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61期>正文

平和大芹山深处发现一条茶古驿道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4年11月11日

本报讯(黄俊涛 黄水成 曾碧荣 文/图)10月16日,记者跟随平和县白芽奇兰茶协会会长张国雄在平和县九峰镇三坑村的密林深处,发现一段长约五六百米的山间石阶路,经当地茶农确认,该路为荒弃的茶古驿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条茶古驿道,从三坑村后山密林深处穿过,之字穿梭直到后山山顶的伯公庙。石阶用平整的山石铺成,根据地势高低,石阶与石阶之间高低宽窄不一,由于常年少有人走,整条茶古驿道长满厚厚的苔藓。

据三坑村老茶农朱建明介绍,它是连通大溪、国强、崎岭、九峰的主干道。在村里通公路之前,在肩挑手提年代,这条古道是周边十里八乡的交通命脉,他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九峰读书、赶集都走这条路,这条茶古驿道是他们村连通外面世界的最重要通道。

平和是个山区县,三坑村深处海拔800米的平和大芹山腹地,这里有上千年的种茶历史。《平和县志》清道光十三年修编的记载是,在“物产志”“茶”条目有一句“茶出大峰山者良”。其所指的大峰山便是大芹山脉。山高林密,这里盛产的茶叶、竹编制品等,他们世世代代都是靠这条古驿道流通出去。“我们茶乡最大宗产品就是茶,种茶、制茶、贩茶,都是通过这条古道把毛茶运往九峰、大溪、崎岭等地,再中转到潮汕和厦漳泉等更大的市场,这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古茶道。”朱建明说。

在大芹山上有着20多年种茶经历的张国雄,足迹踏遍了大芹山的各地山头,他发现还有许许多多类似三坑村这样的茶古驿道,它们如同一张网一样,散落在大芹山上,连接起村落与集镇、村落与村落、村落与茶园,把这些路连接起来,就是一张大芹山茶叶生产网络。虽然如今通公路,交通更加发达,再也用不上这些茶古驿道,但他建议不要人为的去破坏,留下它,保护起来,不但可以让后人看到一段过往,并且还能更好见证千百年来平和茶产业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