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61期>正文

花窗漫忆

作者:⊙庄惠珊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4年11月11日

那扇花窗,坐落在故乡五寨优美村我家老屋上。记得儿时,我常常倚窗而立,望着窗上的图案发呆。老屋的楼上楼下共有八扇窄窄的窗,每扇窗的两扇窗门上都描绘着精美的图案,或梅或兰,或竹或菊,四季之花都有,甚至有鸟兽虫鱼。每当阳光洒落,那窗上的花纹便熠熠生辉,如同自然之神精心绘制的一幅幅画。那时,我的小脑袋总是在想,这个绘画的师傅怎么会那么厉害呢?堪比神笔马良了呢!他应该是一个绘画大师吧?最后才知道,这个绘画大师原来就是我们同村的刷油漆老大伯,他瘦弱且佝偻着背的,几乎全村的门窗都是他的杰作。或许是他常跟油漆打交道的缘故,他五十几岁就重病走了。

我老家的屋檐下,大门左边台阶上摆放着一条青石板凳,大门右边台阶摆放着一尊石舂臼。这个舂臼很重,母亲清理它时都得使上吃奶的劲,才能慢慢挪动它。

一边是石板凳,一边是舂臼,花窗下每天都热闹非凡。早晨,我常坐在花窗下朗读。语文老师很严格,精读、略读,课课都要背诵并默写;数学老师更严格,要求乘法口诀要背得滚瓜烂熟,还得一个一个轮流背给他听,并要在一分钟內背完。每次上数学课,老师搬把凳子早早守在教室门口,会背的同学都很自豪地走上前去,背不熟的同学勾着头畏畏缩缩地走到他跟前,看老师今天是否有好心情。结果可想而知,会背的同学都进了教室,背不熟的只能站在走廊上埋头苦读。

我上学时,奶奶常会在花窗下做针线活或择菜,邻家阿婆阿婶常端着碗,倚在花窗下唠家常,小伙伴们则在嬉戏,花窗下好不热闹。逢年过节时,花窗下简直成了集市,村里的舂臼不多,大家赶着做米粿年糕,便在舂臼前排起长龙捣米粿、捣糍粑,舂臼一刻没闲过。

楼上花窗前有个一平米的小平台,奶奶常在这晒萝卜干、龙眼干、芝麻等。后来,随着年岁见长,小姑娘懂得害羞了,不好意思在门口花窗下早读。楼上这个小平台就被我占去。后来,我又在小平台上种几盆花,花窗就名副其实了。花窗,一年四季花开不败,我觉得每天早读似乎都是读给花儿听。而花儿似乎听懂似的,总会在微风中朝我点头,花儿越看越鲜艳。

花窗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承载了我的梦想,我曾梦想着有一天能走出这个小山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至少能像父亲一样去县城工作。如今,我已离开家乡数十年,每当我回到故乡,总会不由自主地走到那扇花窗前,静静地凝望。它仿佛是一位守望者,默默地守望着岁月的流转,守望着那些早已逝去的时光。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逐渐明白,无论走到哪里,那扇窗始终是我心灵的归宿。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便会想起那花窗,想起那些逝去的时光,那些关于花窗的记忆。

闲暇时光,漫步于古镇的小巷,一扇扇精致的花窗映入眼帘,它们仿佛在诉说着陈年旧事。

每当我走进一个陌生的房屋,首先吸引我的总是窗,透过它,我会猜想这个房间的主人的生活态度,生活品味如何。就像我,因为喜爱花草,因此,我家的窗户只要能摆放花草的,我必定种上几盆花,让我家的窗户成为真正的花窗,达到开窗即是一幅四季如春的景象。

窗,还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和表达的载体,有时,我们会站在窗前,凝望远方,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有时,我们会倚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风景,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心中便多份温暖,多份感恩。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我能更多地从窗中看到生活的色彩,感受生活的温度,理解生活的意义。我希望我能用一颗平静的心,去欣赏窗外的风景,去体验窗内的生活,去感受窗带来的那份独特的宁静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