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56期>正文

聚力种养加一体化 ——探寻农业现代化发展新途径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4年10月07日

2023年以来,平和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早谋划抓开局、早部署抓推进,聚焦蜜柚种植、生猪养殖两大优势,突出种养融合发展,加强养殖污染治理,延伸加工业链条,着力在全县构建种养主园区、花山溪生态引领区、特色养殖区和规范提升区“一县四园”的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格局。

处暑过后的坂仔镇生态立体农业项目示范基地,当黄中带绿的柚果挂满树梢、透露着渐渐成熟气息的时候,散养的生态鸡正在树下结伴嬉戏觅食;当羽翼丰满的鸭子在池塘上畅游的时候,一群群鱼儿正悠闲地畅游着……一幅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立体生态养殖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见证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蓬勃活力。

规划先行科学绘制产业图谱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平和县统筹全县种养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编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在山格镇、文峰镇聚焦规模养殖场的治理提升,围绕产业园区“种、养、加、销”等环节,统筹种植养殖、精深加工、商贸流通、农旅休闲等全产业链延伸发展要素,打造全县绿色发展的主园区;在霞寨、小溪、坂仔、国强和南胜5个乡镇,聚焦花山溪流域综合治理,打造花山溪生态引领区,在全面强化养殖污染治理的同时,全力打造生态果园建设,积极探讨绿色发展路径;在五寨乡,聚焦“生猪养殖+肉鸭养殖”的多品种养殖特点,规划建设特色养殖区;在大溪镇、安厚镇,聚焦生猪散养较多的特点,规划建设规范提升区,引导散养户入园集中管理;同时,围绕种养主园区、花山溪生态引领区、特色养殖区和规范提升区4个片区的规划实施,因地制宜探索出“大型嵌套”“散养集中”“特色立体”3种“种养+”模式,力求实现粪污资源充分收集利用和有机肥替代减少化肥施用。

因地制宜链式发展聚力产业融合

在霞寨镇巴威生物公司生产车间,一粒粒废果经过破碎、发酵等程序处理,被加工成为有机肥。这不仅能改良果园的土壤,还能有效解决残次废果处理问题。在小溪镇臻夫子食品公司生产线上,精选新鲜猪肉经过数十道工序加工,成为色、香、味俱佳的肉脯产品,如今,该公司的产品已畅销全国多个省市。这两家公司的发展正是平和县以种养深度融合为抓手,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缩影。

平和县用足用活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政策,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选准园区主导产业,大力招引龙头企业,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紧盯粪污资源化利用、种植、养殖、加工、农文旅等产业链,加强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在2024年-2026年3年间,着手推进总投资16.19亿元的30个重点项目建设。

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引进联南强、巴威生物、长青科技等企业,探索粪污资源收集处理后端的运用管理机制;建成农业废弃物处置中心主体厂房,示范建设4个粪污收集处理中心;实行养殖区内外分区治理,区内新增养殖场、散养户全部入园,划定消纳总面积8520亩,实现粪污100%就地消纳。

种植方面,引进蓝莓、香椿、晚黄金奈等优新农产品,示范种植蓝莓585亩、香椿130亩;积极探索食用菌培育,投入1200万元建设4个移动菇房示范点,引进巨鲍菇培育项目落地,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优。

加工方面,引进、培育臻夫子肉制品、中果农产品、裕华琳食品、领峰食品等6家企业,年产值7.58亿元,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养殖方面,示范推广“稻田蛙”,发展黑水虻养殖,探索生物治理模式。立体“种养+”方面,创建坂仔镇“生态立体+仿野生种养”项目等18个示范点,新建果园立体养殖面积4133亩,涌现出国强月子鸡、芦溪生态紫米、大松梯田生态大米等一批生态农产品。

农文旅方面,重点打造平和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围绕三平寺、灵通山等著名旅游景点,依托田园古厝、农耕文旅等优势资源,持续谋划农耕文化体验、农事研学教育实践等一系列农文旅项目,深化拓展农文旅发展新业态、新主体、新模式。

力争到2026年底,全面建成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畜禽养殖27万头,新增养殖场实现全部入园,实现全域无违法违规养殖,粪肥就地就近利用率100%;创建1个以上品牌,建成2条年产值3亿元以上的农业全产业链。

要素保障为工作落地落实赋能

项目稳步推进、产业有序发展的背后是体制机制创新、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的支撑。平和县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建立健全督导会商机制,明确职责和任务,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持续做好动态跟踪、督导通报等工作;健全考评机制,将园区建设纳入全县“三比一看”竞赛内容,营造比学赶超、争优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强指导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全方位提升工作质效。

下阶段,平和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项目推进,紧盯本年度已谋划的28个项目,压实责任,倒逼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谋划与储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强化招商引资。根据园区规划布局,立足自身产业优势,锚定一产转型、二产精深、三产延伸的方向,往优新农产品、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等方面精准发力招商,着力打造“一产接二连三”发展格局。

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围绕花山溪流域两侧种植业绿色发展工作,对花山溪流域高海拔低效益果园有计划实施退果还林,在低海拔高效益果园则以“引领型”“经营型”“技术型”三种模式推进生态果园建设,促进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