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号地铁
女孩下了巴士,站在路口。冷冽的风迎面扑过来,在女孩的脸上、手上刮着,女孩感到一阵阵刺骨的疼。
女孩第一次坐飞机从南方到北京,只为了参加一场笔会。按照邀请函上写的,女孩要在三元桥换乘10号地铁到会议地点。出门在外,女孩其实可以打的士,但女孩没坐过地铁,她不想放过跟新事物接触的机会。刚才,女孩坐大巴到三元桥下车,女孩环顾四周,没看到地铁站点。女孩看到路边的行人,不放过询问的机会。
女孩在问路的时候,看到边上站着一个男孩,男孩身穿一件大衣,手里提着一个拉杆箱。男孩的头发在北风的侵扰下,向左歪斜着。女孩问完路刚想走开,听到男孩对她说:“你也要去坐10号地铁吗?”女孩点了点头。男孩惊讶不已,说:“太好了,我也是。”女孩欣喜若狂,全然把家里人“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叮嘱抛之脑后。
两人边走边聊,当得知对方也是来参加笔会时,两人一阵欢呼。女孩感动地说:“没想到在这寒冷的北京街头,我们就这样相遇了。这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啊!”男孩赞同地点了点头。
两人找到地铁站点,男孩先去买票,男孩很热情,要帮女孩也买一张。女孩却委婉地拒绝了。不无缘无故接受别人的馈赠,是女孩的个性。女孩自己掏钱买了张票,两人一同上了地铁。地铁徐徐开动,发出有节奏的声音。每到一站,地铁都很平稳地停下,让旅客从容地上下车。女孩和男孩就这样站着,惬意地聊着。
到了会议地点,主办方给他们安排了住宿。接下来是两天的会议议程,只有到了晚上吃完饭,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男孩主动来找女孩玩,他们谈文学,谈理想,谈故乡的往事。
第三天会议结束,当天晚上,大家各自忙着收拾行李。女孩听说酒店到机场很远,且经常堵车,女孩想到时坐地铁到机场,可是,女孩记不住地铁口在哪里。男孩主动对女孩说:“要不我现在陪你去认路?”说完,男孩拉起女孩的手,沿着来时的路,去寻找10号地铁口。
晚上,北京的街头,寒风更加刺骨。男孩陪着女孩,夹杂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女孩一转身,看到男孩的脸被冻红了。女孩关心地问:“冷吗?”男孩笑了笑,说:“还好,就是手有点冷。”女孩听了,从手上脱下一只手套,说:“给你一只。”男孩笑了笑,说:“我不戴,你戴吧。”女孩看男孩坚持不肯戴,自己重又戴了起来。这时,男孩幽幽地说:“不知道多年后,你会不会想起,在北京的街头,我们一起寻找地铁口的往事?”男孩说完,眼眶有了潮湿。女孩不敢看男孩的脸,却感觉自己的眼前亦是模糊一片。
两人回到各自的家,然后相互加了QQ聊天,有时男孩没上QQ,女孩就会觉得食之无味;同样,哪天男孩看着女孩黯淡的QQ头像,也会觉得百无聊赖。
这样过了两年,男孩和女孩终于克服重重困难走到一起。不久,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这时的男孩,变成了男人,而女孩,也变成了如水的女人。生活的窘迫,让男人每天没日没夜地加班。为了家庭,男人放弃写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了应酬,男人每每半夜才回家。男人还没回来的时候,女人就躺在床上看书,等着男人回来。看到男人回来了,女人想跟男人说话,却看到男人往床上一躺,马上打起鼾声。女人看看男人,再看看自己手中的书,落寞地叹了口气。
写作依然是女人的最爱,每次写作,女人的心总能得到一份宁静。女人不带功利性质的写作反而使她写出一篇又一篇好作品。就在这时,女人认识了一位叫伟的作家,女人经常得到伟的指点。这之后,女人与伟谈论文学成了家常便饭。甚至哪天没跟伟说上一句话,女人就觉得心里堵得难受。女人觉得伟是有着丰富内涵的人,不像自己的男人,缺失了文学的气质与修养。
这天,伟约女人到外面游玩,女人答应了。两人见面后,在伟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一个地铁口,伟说:“我们坐10号地铁到达景点。”听到10号地铁,女人心里一阵惊悸,女人想起了多年前,她和那个男孩一起寻找10号地铁口的经历……
10号地铁来了,伟上了地铁,女人一愣神没跟上,车门逐渐关闭,伟在里面大声呼喊着,女人站在外面,耳边却响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是黄征的《地铁》:“地下铁的心脏这相遇的地方,它看见我曾和你轰轰烈烈爱一场……地下铁这相爱的地方,它看见我曾为你来来往往的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