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楼
“酒香不怕巷子深。”同样,引人入胜的风景也不怕路途遥远。
从平和县城出发,一路向东二十几公里到达国强乡高坑村,穿过一片春天的油菜花海,在依山傍水的田园之间,一座土楼巍然伫立在蓝天下。走进土楼,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隧道,指尖触摸着大门石板条上细密的小坑槽,当年工匠手工打磨留下的印痕依然清晰,两扇厚重的木门,精巧的石臼里盛满了岁月微尘。一方篆刻于土楼大门右侧石板上的文字,说明了这座土楼的历史。
据载,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四年间,由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汉陈乘云领着六个儿子,齐心协力历时五十载才建起,因此得名“六成楼”。另外可能还有一层含义是,人生哪能皆如意,六成已是最美满,而且在民间,常有六六大顺之说,故取名六成楼。
平和县土楼众多,有世界上最大的土楼“庄上大楼”,以及世界上最精美的土楼“绳武楼”。但六成楼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依然值得人们前来探究。这座与周边美景融为一体的土楼,是国强乡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也最为漂亮的土楼。据说当时建楼者选址在此,就是看重这里优渥的地理位置,它背靠连绵起伏的小山峰,前面紧依着花山溪。
走进大门,天井、木梯、房梁造型规整美观,仰望其楼内结构,为双环三层,一楼为独立门户,二楼为单元式房屋,三楼为通廊式房间,有村民说共三十二户,占地面积近两千五百平方米。踩着楼内由鹅卵石铺砌而成的地板,环视楼内高大的墙体,青砖红砖相间于灰黑屋檐下,设置在大门正对面的家庙雕梁画栋,诗书传家的笔墨随处可见,木制的通廊、家具、门窗结构精巧,红灯笼、八卦图、龙凤呈祥等元素装饰得恰到好处,处处彰显闽南土楼民居端庄大气、团结喜庆的特色。
了解过往,可以说,每一座土楼的崛起,代表的都是当年每一个家族勤奋进取的精神和成果,建造土楼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的是家族齐心协力,以及聚集而居,崇尚诗书礼节、团结努力的信仰。行走在六成楼的每一个角落,细心品味沉淀在里面的文化内涵,不难想象当年陈氏家族在修建这座土楼所花的心思和努力确实是非同寻常。而且六成楼的后辈子孙谨记祖训,继承勤劳善良、诗书传家、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守护着六成楼的发展。
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来,其后辈子孙在政府部门乡村振兴的引导下,积极的参与出资出力,共同投资修缮好六成楼,曾经把这里开发成明清古典家具博览馆、东南网影视创作基地,拍过微电影《古楼情缘》,并开发六成楼前的花山溪,配套有水上竹排、桃花岛等具有文艺范的乡村景色,让六成楼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热点。
从土楼大门出来,春天温暖的阳光正映照在前面的花山溪,泛起一片片闪烁的光芒。大家欢叫着跑向溪流,恨不能一头扑进水里畅游一番。几个喜欢游泳的人早已忍不住挽起袖子,用双手泼起一片片快乐的水花,停泊岸边的竹排在柔和的微风里轻轻摇晃。
沿溪岸再往前走,刚才穿过那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海,更是让女人们眼里放光,大家在梯田里纷纷摆出各种姿势,和油菜花、蓝天还有白云来个合影,每一帧都像春天里的童话。有人说,作为乡村振兴的实验田,这里一年四季各种农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兼具很高的观赏性,和六成楼组合成一个乡村典范的旅游景区,形成了“土楼流水人家,田园诗情画意”这样一幅美丽的新农村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