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强大桥
六成楼前,花溪河畔。不经意一抬头,就会发现壮阔的花溪河对岸,耸立着一座石拱桥,桥上车流穿梭,桥下溪水潺潺,宛如一幅天然的图画。
这座石拱桥名叫“国强大桥”,坐落在白叶溪与花山溪的交汇处。它是国强乡高度最高,最为险峻的一座石拱桥。桥宽7.5米,高15米,跨度20米,桥洞成弧形,像虹。桥下湍急的溪流冲出一面潭水,碧波荡漾,桥水相映,宛若“长虹卧波”。细看每个拱石都是精工细琢,紧紧相扣,整齐有序,浑然一体。再看整座石拱桥施工精巧,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宏伟壮观。
国强大桥是国强唯一一座人工河道上的桥,大桥所在地原本是相连的山体,河道就是从这座山体开劈出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为造就良田,造福百姓,1976年,国强公社改溪造田工程全线开工,全公社一共调集二千五百多个民工,汇集高坑大队,开展改溪造田大会战。
当年造桥施工组成员赖三秋说,当时成立指挥部,下设政工组、施工组、木工组、石料组、保卫组等,汇聚全公社的能工巧匠参与建造。政工组的张根源老师写得一手好字,负责宣传标语的创作和书写。“改天换地,誓把山河重安排”,“质量第一,安全第一,进度第一”等标语在沿溪两岸此起彼伏,鼓舞了斗志。整个工地红旗飘扬,一片繁忙,建设桥梁,开挖河道,分工明确。锄头、羊镐、畚箕、独轮车、板车齐上阵,依靠人力挖掉土石方约六万立方米。至1977年下半年,改溪造田任务完成,这座人工河道上的桥梁也建成使用,并命名为国强大桥。
住在石拱桥边的87岁的曾太高老人回忆,当时他是木工组成员,负责拱模搭建,积极参与大桥建设。为赶进度,工人们加班加点,日夜奋战。晚上在桥的两端竖起煤油灯,也称“白火”,借助灯光,工人们不辞辛劳,每晚都加班到10点多,为大桥早日建成尽心竭力。开凿河道,建设桥梁,还征迁到曾太高房屋,最终他无偿把自己房屋和宅基地献给国强的水利桥梁事业,并未向政府提出任何补偿。
建桥那年,我刚九岁,就读泮池小学三年级。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说,他到山那边的公社造桥去了,这是我对这座石拱桥的第一次印记。父亲张金枝是建桥施工组负责人。他负责测量、设计、施工,是造桥的关键角色。他用一台老式德国全站仪,精确地测量桥面的高度、水平角和垂直角。在此数据的基础上计算、设计,在跨度20米的桥墩之间,算出弧形桥洞的边拱每边需用拱石81块,两边一共162块。父亲做事认真,设计用心,施工精细,为这座石拱桥的成功建造,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父亲只是建设大军中的普通一员,众多建设者才是真英雄。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豪情满怀,充分展现了国强老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征服的英雄气概。
时光荏苒,悠悠岁月。今天,国强大桥仍健硕地傲立在花溪河岸,雄跨在白叶溪上,在交通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造福一方百姓。国强大桥是老一辈国强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当下,文旅融合方兴未艾,它既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真可谓一举多得。国强乡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六成楼。花溪梦田亲子休闲示范片擘画了“一楼两岛三产业四提升五文化”的战略目标。五文化就是古楼、古榕、古桥、古渡口、古非遗文化。辖区内手工匠造的古石拱桥文化也位列其中,景区文化提升指日可待。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随着六成楼景区的开发,这座美丽石拱桥已成为地方新的一景,为国强乡村旅游发展再添一抹亮色。
获奖——
6月24日,由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福建省第38届年度优秀文学作品榜(2023年度),我县知名作家何也刊载于《飞天》2023年第5期的短篇小说《白凡老师》获上榜优秀作品。
7月12日,第二届“庄子杯”勤廉主题华语小小说(故事)征文大赛结果公布,平和作协会员苏丽梅作品《只留一宿》获优秀奖。
刊载——
6月,现居杭州的平和籍诗人游离诗作《地铁坐过了站》(三首)发表在《草堂》诗刊2024年06卷大雅堂栏目。
6月,我县知名作家苏丽梅的评论《书写草木之美与人生哲理》刊载于2024《厦门文学》第6期评论栏目。
7月,我县知名作家黄荣才的小说《老房子》刊载于《小说月刊》2024年第7期旧味栏目。
7月,我县知名作家何也的短篇小说《芐山》刊载于《泉州文学》2024年第四期小说天地栏目;同期还有我县会员林秋辉的散文《宾阳楼的前世与今生》刊载于散文荟萃栏目。
入会——
6月30日上午,漳州市作协召开主席团会议,通过一批新会员,平和作协林国华、林丽玙、胡奇芳、张美英、曾裕菀、卢伊凡、石李菁、卢晶津8名会员光荣加入市作协,进一步壮大队伍实力。
截至目前,平和作协共有中作协会员10人、省作协会员48人、市作协会员74人、县作协会员118人。
出版——
近日,由平和县文联和平和县作协联合编撰的《2024平和作家作品集》出版,该作品集集中展现平和作家上年度的创作成果。
《2024平和作家作品集》共分“小说纵横、散文风尚、八方文采、诗歌现场”四个小辑,共收录46位平和作协会员2023年发表在全国各地市级以上刊物的文学作品,既有发表在《北京文学》《飞天》《福建文学》《黄河文学》《厦门文学》《特区文学》《泉州文学》《草堂》等一线文学期刊和《文艺报》《福建日报》《闽南日报》等文学副刊主阵地及《小说选刊》选载的精品力作,还有潜心挖掘我县乡土文化的最新成果。该作品集在《序》中全面小结了2023年度平和作协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在文末“附录”中收录“平和籍作者 2023 年度主要发表、转载、出版、获奖要录”,是反映平和作家队伍的一次集体照,也是平和文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文学年谱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