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匠心 心忧传承
“我今年已经80岁了,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把我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如果有人愿意来学习这门手艺,我将毫无保留并无偿传授。”近日,已入耄耋之年的手工罗盘制作手艺人陈炎生向笔者道出他的愿望。
走进陈炎生家中,简陋的屋子陈列着几组陈旧的柜子,柜子上叠放着大大小小的罗盘,窗边的案台摆满了各种工具,屋子中间置着一张桌子。陈炎生坐在桌子边,手握钢笔,小心翼翼地在罗盘盘面上书写文字,尽管已经年入耄耋,依然落笔稳健。
陈炎生是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年轻时以木工、油漆等手艺为生。1981年,他在机缘巧合下帮人维修罗盘,木、漆匠的嗅觉一下子就灵敏起来,“看到罗盘,我就被精妙绝伦的盘面深深吸引。”
为了学习这门手艺,陈炎生多次登门拜访定南堂的第二代传承人——漳浦县陈龙泉师傅,彼时,定南堂是漳州地区首屈一指的罗盘制作工坊。面对陈炎生的执着与热情,陈龙泉也觉得这项手艺失传了甚为可惜,再加上他有木匠、漆匠手艺做基础,便也更愿意传授于他。此后3年里,陈炎生利用一切空闲时间,频繁往返平和与漳浦之间,向师傅虚心求教,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最好。陈龙泉看到他的决心与毅力,甚至专程来到平和县国强乡,手把手教导他一个月,直至完全掌握学成。
“罗盘制作如同在悬崖上走钢丝,一点都不能马虎。”陈炎生娓娓道来,做好一副完美精确的罗盘需要具备“三心”,耐心、细心、专心缺一不可,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重新来过。陈炎生制作罗盘已有四十载,这是他在一次次慢工出细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罗盘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从制胚到车圆磨光,再到分格、书写盘面、上油、安装磁针,共6道大工序36道小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精益求精。尤其是书写盘面这一环节,更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容有丝毫差错。“一个8寸大的罗盘,要10天才能制作完成;一个40公分大的,则需要一个月。”为了追求完美,陈炎生更是不断对制作工具进行创新与改良,确保制作出的罗盘都能达到最佳效果。
“手工罗盘制作虽不易,却蕴含着很多智慧,我最大的遗憾是找不到传承人。”陈炎生无奈地说,以前想要把这门手艺传授给儿子,儿子认为这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不愿继承。也有几位来自辽宁、贵州、广西、湖南等地的年轻人想要来拜师学艺,却都因为缺乏耐心和毅力而半途而废。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机械化生产的普及,手工制作的罗盘已经逐渐被现代科技替代,手工罗盘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小,想要寻找传承人更是难上加难。
随着年岁的增长,陈炎生越发担忧这门手艺会失传,“现在会这门手艺的人寥寥无几,再这样下去,恐怕失传。”陈炎生忧心忡忡地说,“虽然前路艰难,但我仍然要坚守下去,传承下去,我不想让这门老手艺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陈炎生表示,他在等待,等一个愿意学习手工罗盘制作技艺充的学徒,他将自己毕生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让这门古法技艺得以延续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