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与音乐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风靡华人圈的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流行近半个世纪,而其中的这句歌词以其鲜明的形象,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
五一前夕的一个周六,我来到厦门的曾厝垵海边,眼前的景象印证了这一画面,刚刚放晴的天空,阳光照耀着彩色的鹅卵石铺就的海滩,迎面涌来一层又一层的浪涛,拍打着五彩斑斓的海滩,溅起雪白的浪花,发出哗哗的响声,犹如一支美妙的乐曲,节奏轻快柔美。在靠近大担岛的海面上,几艘货轮缓缓前行,拖着一条长长的白练,许多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下这清新的画面。金色的沙滩上,红男绿女,游人如织。年轻的女子脱下外套,穿着比基尼泳装,或站立、或匍匐,任浪涛拍打,展示着曼妙的身姿,留下青春的倩影。金发碧眼的女子踏浪而行,全然不顾浪花打湿了裙摆,陶醉在大海的律动里。
三弟说,这里是厦门最著名的音乐广场沙滩。我说,要是在这里举办沙滩音乐会感觉肯定不一般。九七年我在东山看过一次,海风轻拂海面,海浪拍打沙滩,坐在沙滩的马扎上,看乐手倾心演奏,听歌者深情演唱。星光下,美妙的乐音飘荡在马銮湾上空,木麻黄的松涛在风中低吟浅唱,那种感觉,至今难以忘怀。三弟说我孤陋寡闻了,厦门是音乐之岛,如果在鼓浪屿的街道上行走,随时都可能听到别墅里传出的钢琴声。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多场个人演唱会,各种大型音乐会。特别是2006年在这里举办的第四届奥林匹克(中国厦门)合唱节比赛,更是蜚声海内外。那时,胡锦涛发来贺信、李岚清还为本次合唱节题词,这里的广场的石碑上还留下他们的石刻。
我们登上音乐广场,巨大的半圆形广场上,笔直的海岸线就像半圆上的弦,圆心两边有两支高大的白色风帆,风帆下面的一块块方形石板拼成由小到大的半圆,犹如航行的帆船在海面留下的波纹,一直扩大到边缘的花圃以及花圃后七块巨大的梯形石碑。一对新人以风帆为背景,拍摄婚纱照,一个年轻人在广场中间,吹奏起《云河》小号独奏曲,高亢悠扬而又浪漫的乐曲穿过风帆,飘向大海。我坐在石碑下,面朝大海,很自然地想起王羲之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在广场逗留了许久,来到隔壁的音乐小公园。如果说音乐广场以白色为主基调,这边的小公园就是满眼葱绿,高大的树木把环岛路上车水马龙的喧嚣隔开,黄金桂和冬青把小公园圈起,精心修剪的高度恰到好处,丝毫不会影响游客看海的兴致,公园中间铺满绿茸茸的草坪,草坪中间,一把小提琴和贝斯靠在五线谱的造型告诉我们,这就是音乐公园。海边架起一列长廊,一位乐手,坐在长廊上,怀抱吉他,弹起《爱的罗曼史》,乐手轻拢慢捻抹复挑,乐声犹如珍珠落玉盘,撒落在幽静的公园里。弟妹说,这个公园里的音乐家我只认识肖邦。我定睛一看,草坪上安放着几块方形的花岗岩,不同侧面雕刻着不同的世界级音乐家头像和他的简介,我看到了瘦削高鼻的钢琴诗人肖邦,戴着眼镜的穷困潦倒的歌曲之王舒伯特,还有捷克著名的作曲家斯美塔那,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先驱门德尔松、舒曼等等,厦门的音乐人以这样的方式宣传和普及古典音乐,让这些音乐巨人在这里留下不朽的名字。连普通的市民都能记住他们,继而欣赏起他们的作品。
太阳已经偏西,晚霞映照海面,夕阳下的海滩更加迷人。游客意犹未尽,沙滩上人头攒动,游客们掏出手机,连忙记录下这难得的美景,享受这诗情画意的时刻。这时,王洁实的《踏着夕阳归去》的旋律萦绕在我耳际,久久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