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 不忘母校师恩 寄语育英学子
本报讯(詹鑫鹏 张艳珍)他,18岁,以全国高考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37岁,成为中国建筑界与声学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44岁,首度阐明声学虚边界原理,解决了国际难题;58岁,成为中国建筑技术科学领域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也是平和县育英小学的校友,虽然离开母校已经60多年,但77岁高龄的他仍然对育英小学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近日,在育英小学喜迎建校120周年之际,他再度回到了母校。
“故园六十五年前,数次返乡记忆甜。孺眼乾坤尤广大,童心岁月更迁延。山川依旧城容异,学业日新鬓色斑。信道熵增为铁律,人生非是逆行船。”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硕贤为平和县育英小学建校120周年所写的一首题为《返平和感赋》的古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校深深的热爱。近日,在平和县育英小学建校120周年校园文化展示活动上,吴硕贤更是以一篇激情澎湃的致辞表露出了对母校的无限厚望,温馨的氛围感染了现场每个人。
上世纪50年代,吴硕贤父母在平和工作,他随父母来到平和县育英小学就读。他告诉记者,他的童年都是在平和度过的,在育英小学就读的六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的育英小学已经十分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上课还看了很多的电影、还教我们唱红歌,老师也都非常关心爱护学生,我当时还加入了少先队,成为少先队中队长呢!”
由于父母均是中文教师,耳濡目染下,吴硕贤对古诗词、律诗词产生浓厚兴趣,开始学习诗词格律,“当时对写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记得1959年参加平和的全县诗歌比赛,还获奖了,奖品是一个笔记本和一条毛巾,当时可把我高兴坏了。”吴硕贤回忆道,他至今仍保留着吟诗作词的雅兴。
吴硕贤上初中时,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都撤走了。国家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号召青年学子要努力攀登科技高峰。满腔爱国热血的吴硕贤便立下了科学报国的决心。“当时就很崇拜钱学森、华罗庚、梁思成这些科学大家,从那时候开始就立志要当科学家!”
1965年,吴硕贤以福建省理科状元、全国高考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大学期间,吴硕贤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与各门学科的知识,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独到的学习方法,后来以坚实的知识基础,再次考上了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的研究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古稀之年的吴硕贤在建筑声学和环境声学的理论研究中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诸多荣誉加身,但他依旧不忘母校、铭记师恩,并对育英莘莘学子寄予亲切期望。
吴硕贤,1947年5月生于福建泉州,博士,建筑技术科学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是中国建筑技术科学与绿色建筑的积极倡导者,是建筑技术科学领域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偶吟集》《音乐与建筑》《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最新发展》《室内环境与设备》《建筑声学设计原理》《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辅导教材——建筑物理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