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篮
在竹制品一族里,神篮是最接近工艺品的一种实用器具。神篮在外观结构上与筊栳有所区别,其为三件式构造,分别由篮笼、篮层、篮盖三个部分组成,篮笼为圆底筒状,是神篮的主要储物区,篮层为浅盘形,嵌套于篮体上方,篮盖呈圆穹形覆于篮层上头。篮笼、篮层、篮盖层层叠加,形成一个外观精美、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神篮。
编制神篮往往体现了旧时篾匠的手艺水平,初学篾匠者一般是不敢轻易下手的。其难度在于,一是竹篾取材,二是编制手艺的熟稔程度。神篮所用篾条,一般选取竹节修长、有2至3年竹龄的竹子,剖出的篾条分类取材,篮笼、篮盖只取头层篾青,篮层则可用二层篾黄。篾条剖制必须厚薄适中、首尾宽度齐整,并刮净篾边飞刺,使篾条光滑不扎手。编制神篮时,必须先在脑中构思好形状大小,所谓“胸有成竹”就是这个道理。没有经验的篾匠,编出来的神篮或者篮体不规整、或者篮层与篮笼无法拼合嵌套,或者篮盖盖不住篮层。
神篮编制完工,还得刷漆防腐,旧时常用压榨桐油涂刷,桐油具有干燥快、光泽度好、绿色环保等特点,只是如今桐油难找,便多以化工清漆替代了。刷漆后,还要在篮体外壁画些装饰图案,多以牡丹、梅花、石榴、喜鹊等花鸟图案为主,也有写些“福”“禄”等喻意祥瑞的诗句。篮盖则画成八卦形状,形如清代官帽中的凉帽。一只完整的神篮,体现的是细密精致的做工,往往可以使用数十年、上百年而不致损毁。
顾名思义,“神篮”是旧时乡人用来装盛三牲祭品、香纸炮烛等祭祀用品的器具,常见于闽南、潮汕一带。既为祭祀之器,自然是神圣而庄重的,在器制品中可谓地位尊崇,不用时,或高挂檐下、或贮藏于仓廪、阁楼之中,切不可在墙角随意弃置。逢年过节,乡人有祭祀神灵先祖的习俗。时日一至,便取出神篮洗涮干净,将三牲祭品置于篮笼,香纸炮烛置于笼层,或到寺观供奉神明,或到土地庙祭拜“伯公”,或到宗祠、祖墓扫墓祭祖,不一而足。除祭祀以外,神篮也多在乡人的日常礼俗中出现。旧时老家订婚,多用神篮放置糖果聘礼送至女方家,谓之“扞定”;结婚时,更得安排专人用扁担挑着两只神篮装置贵重祭祀品,称为“神担”;至于婚后“三朝”返门、大年初二回娘家,乃至生儿子后到丈母娘家“送鸡酒”等礼俗,均以神篮装置礼品,以示符合礼俗规矩,充满仪式感。
诚然,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竹制品的制作工艺缺少了有序传承,能制作精美神篮的篾匠越来越少了。再加上许多传统礼俗不再被乡人重视,昔时地位尊崇的神篮也便被各式各样的塑料提篮所替代,逐渐老去的旧式神篮,终将消失在历史的烟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