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联漫谈
对联,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自古以来,许许多多名联文采飞扬,妙绝天下,让人津津乐道。
清代大臣程祖洛担任道光辛卯年江南科举的主考官,那一年因涨洪水,科举时间改为九月九日。程祖洛想起自己当年的科举考试,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副数字对联:“矮屋策高文,九天升,九渊沉,九转丹凝,多士出身,在此九月九日;秋闱醒春梦,三艺竞,三场竟,三条烛烬,一官回首,于今三十三年。”
上联巧用了5个九字,下联用了5个三字,循环往复间,显示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和别出心裁。上联说的是,科举考试等同于凡人之飞升,让普通人有机会飞上枝头变凤凰。中举堪称“九天升”,落第则是“九渊沉”。在这个九月九日,读书人应该好好努力。下联说程祖洛自己的科举回忆,转眼已经三十三年了,可是想起当年科举的情景,依然像一场梦。我们从这副对联中感受到古代科举是多么不容易啊!
江西庐山的东林寺三笑亭有一副名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上联叠用“三”字,“三教”,指儒、释、道三教;“三人”,指儒陶渊明、释慧远、道陆修静;“一花”,是菩提花;“一世界”,指佛家过去现在将来为一世,东西南北上下为一界;“一叶”,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指释迦牟尼。联语以一对三,工整独到,境界优美。此联善于从繁杂的事物中提取完美和谐的艺术体裁,有巧夺天工之妙。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庆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时写下一副寿联:“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寿诞,八旬逢八月;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嵩期,五十有五年。”当时,乾隆八十岁,八月生,在位五十五年。此联奇巧之处还在于每句最后一个字还可以组成一副对联:“春秋和诞月,天地备期年。”因此,纪晓岚这副寿联很受乾隆皇帝赏识。
苏州平望镇莺脰湖中的平波台玄真子祠有一副名联:“泛镜水千塍,归来餐菰饭莼羹,地真仙境;听棹歌一曲,随处有荻花枫叶,我亦渔人”。平波台为明代人所建,嘉庆十年人们于平波台重建玄真子祠。文人学士在此观花赏月,欣赏美景,成为一时胜迹。该联写玄真子祠,突出一个仙与凡的结合,一方面是由景色中得到的“地真仙境”,感悟着此地与红尘不同的清净,而另一方面则又有“棹歌一曲”的繁华热闹,享受着“我亦渔人”的隐居之乐。联语情景交融,有声有色,令人赞叹。
名闻天下的黄鹤楼有一副清代文人钱楷题写的对联:“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兹游殊恋恋,落梅时节且登楼。”当时,钱楷担任湖北巡抚,仅过三个月就被召回京城,所以上联称“我去太匆匆”。此联之妙,在于化用古典而无斧凿痕迹。上联所谓“骑鹤仙人”乃是黄鹤楼的常用典故,经由崔颢的“黄鹤楼”而大名鼎鼎。但上联用得极为自然,骑鹤的仙人本是自去,却变成了送别作者,如此异想天开而又合情合理,令人拍案叫绝。连骑鹤的仙人都觉得作者太过匆匆,则作者之恋恋不舍自然而现。下联自然带出了“兹游殊恋恋”,而又用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典,以情寓景,恰到好处。《楹联丛话》为此赞道:“黄鹤楼联匾极多,自以钱裴山所撰为最”(钱裴山即钱楷)。
“有水便是溪,无水也是奚,去了溪边水,加鸟便成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鸡。”相传三国时期,吴国集团的最高军事统帅周瑜用上联刁难蜀汉丞相诸葛亮。谁知道诸葛亮技高一筹,他轻摇羽扇,轻松对出下联:“有木便是棋,无木也是其,去了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诸葛亮的下联反戈一击,扬眉吐气,令人击掌称快。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励志的名联是清代杰出的文学家蒲松龄写的。他考了一辈子功名,总是名落孙山。但是,蒲松龄没有放弃,此联是浦松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真实写照。上联用项羽破釜沉舟、一战功成的典故,决心在科举上闯出个名堂。下联用勾践卧薪尝胆、复仇称霸的典故,说要效仿前人,刻苦努力,真正付出苦心苦行,期待一个美好的结局。虽然蒲松龄在科举上失败了,但是他这种不断学习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他的短篇小说文集《聊斋志异》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