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修内养 “双一百公里” 助力生态保护
本报讯(杨杰滨 林 丽 文/图)近年来,我县为改善花山溪流域生态环境,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推进平和“双一百公里”工程,将“外修”与“内养”结合,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做好九龙江流域(平和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花山溪两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月10日,在平和“双一百公里”工程现场,花山溪畔,清水潺潺,波光粼粼,辉映蓝天,犹如一条翠绿色的玉石项链,镶嵌在灵动秀美的琯城一隅。
该工程属于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的子项目之一,总投资9979.4万元,工程主要内容为沿花山溪流域建设河岸缓冲带100公里和果园生产道路100公里,起始于小溪镇西环桥取水口,途经坂仔镇、国强乡,终于霞寨镇西安村。其中,河岸缓冲带的主要实施内容是建设生态拦截沟、生态护坡、河岸生态补植修复等;生产道路主要是建设生产道路加固防渗、固土护坡、路面硬化等。项目于2023年6月开工,经过半年的加紧推进,目前已基本完工。
岸边柳绿花红,飞鸟掠影,村民三三两两散步休闲,人水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勾勒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新画卷。
据悉,平和“双一百公里”工程项目通过生态修复治理,使用三维水土保持毯及河岸缓冲带对河岸重新固定,通过植物的发达根系进行护坡固土,河道两侧还栽上了美人蕉、黄菖蒲、翠芦绿、梭鱼草、花叶芦竹、旱伞草、大叶油草等绿色植被,在修复岸线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河岸的抗冲刷能力。
河岸缓冲带和生态护岸等建设工程,通过设置芦草带、乔灌草带、灌草带、草地带和种植水生植物的集水沟,既能从水中吸收无机盐类营养物,其生长舒展而庞大的根系还是大量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附着的好介质,利于水质净化。缓冲带还有截留水土的作用,减少因种植活动和降雨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
双一百公里工程的实施,提高了花山溪流域种植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花山溪流域水土、环境质量,减少流域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对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