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之胜
翻开旧版《平和县志》,查找“南胜县”史料。据《平和县志·建置沿革志》载:“至治中,析龙溪、漳浦、龙岩等县地置南胜县,建治于九围矾山之东,偕龙溪诸县隶漳州路”。可见,在现有平和境内,元朝在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设置“南胜县”,这是现有平和县及其南靖县的前身,迄今已有700年历史。
元朝是中国历史进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朝代。忽必烈建国后,元军大举南下,先拔襄阳,再下临安。1276年正月,宋幼帝赵㬎上表降元。之后,南宋大臣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东南沿海继续顽抗,拥立益王赵昰为帝。赵昰死后,又拥立卫王赵昺,继续抗战。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被囚于大都三年之久,拒绝了元朝的招安,后从容就义。1279年,金朝降将张弘范指挥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势力,陆秀夫背着8岁的幼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灭亡,福建纳入元的版图。
为了加强和巩固对东南沿海的统治,元廷很重视闽南经济发展,将漳州、泉州升格为“路”一级的建制。虽然升格了对漳州的管理,可是严重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也促使漳州(包括当时还属漳浦管辖的龙溪、漳浦、龙岩三县交界处)蒙元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1280年12月,漳州汉民陈桂龙领兵起义,元庭派福建都元帅完者都等来镇压。桂龙及其兄子陈吊眼联合畲族女英雄许夫人聚众数万负重抵抗,活动于漳、汀一带,有时势力还拓展到江浙,一直坚持到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才被元军镇压。1295年,元成宗铁穆耳继位,采取限制诸王势力、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1311年,元仁宗继位,他大胆革新,重用汉族文臣,整顿朝政,改变成武两宗的衰败之势。1315年,元朝廷进行田产登记,清查田亩,目的是增加税收。但是登记清查过程中乱来,随意侵占农民土地、房屋,致使南方三省民不聊生,又激起民变。
延祐七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日(1320年3月1日),元仁宗去世。延祐七年农历三月十一日(1320年4月19日),18岁的硕德八剌在太皇太后答己及右丞相铁木迭儿等人的扶持下,在大都大明殿登基称帝,是为元英宗,改元“至治”。至治二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1322年12月4日),元英宗任命拜住为中书右丞相,并且不设左丞相,以拜住为唯一的丞相。在右丞相拜住、中书省平章政事张珪等的帮助下,元英宗进行改革,并实施了一些新政,包括裁减冗官、监督官员不法行为、颁布新法律、采用“助役法”以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等等,史称“至治改革”。
这期间,元英宗为了便于统治,以龙溪、漳浦、龙岩三县署地僻远难治为由,析其地置县,取“南方之胜”,曰“南胜县”,县治设在矾山之东(今平和南胜镇大寨山南面,即南胜中学大门前面一片范围)。这便是“南胜县”之始,为后来的南靖县、平和县、云霄县的产生与设立奠定了基础。南胜者,南方之胜利也,具有浓厚的军事气息。蕴含了蒙元以强硬的军事气势征服南方之意,同时也说明元廷统治者对漳州路与广南东路交界地区严加管控,以防老百姓造反,故以“胜”压“反”。
可惜事与愿违,至元四年(1338年)六月,南胜县坂仔人李志甫与黄二使率农军在九牙山(今矾山)起义反元,占领南胜县城,杀死县丞,围攻漳州府。元政府急令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别不花统领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处兵力进讨。至元六年三月,李志甫被漳州地主武装陈君用袭杀。五月,李志甫部将郑子箕被漳州龙岩尉黄佐才捕获,起义被镇压。
尽管农民起义被镇压,但是南胜县衙受袭后,治所迁至“琯山之阳”(今小溪旧县村),南胜设分府。至正十六年(1356年),县尹韩景晦以“地僻多瘴”为由,南胜县治所迁于“双溪之北”(今南靖县靖城镇),并更名为南靖县,这个“靖”字出现,可见元廷统治者希望“南胜从此走向安靖”,毕竟每次的农民起义都会造成极大损耗,轻者“县破人亡”,重者危及统治政权。
南胜县,从至治元年(1321年)到至元六年(1340年),共19年,县治设于九围矾山东麓(今南胜村大寨山南面、南胜中学前左侧),至元六年(1340年)治所北迁“琯山之阳”(今小溪旧县村),至正十六年(1356年)再往北迁至靖城,取“南方之静”,更名为南靖县。“南方之胜”的“南胜”县名只存在了35年,而“南方之静”的“南靖”一名至今有667年,比后来设置的平和县多了162年,从历史沿革看,南胜、南靖到平和,可以了解到南靖县与平和县曾有197年的交集。
1321---2021年,恰好700年。而至今,已有702年了。在历史时空中,“南胜”县名如昙花一现,已经很难找到七百年前南胜县治的痕迹了,史志的文字记载也是寥寥数言。前些年在新陂发现的“县尹扈公去思之碑”算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在风化的碑文中可以窥探南胜县尹的治县政绩。
还好,“南胜”地名历经七百年从未消失。四百多年前,南胜矾山下炊起窑烟,这里所产瓷器(克拉克瓷)源源不断地运往漳州月港,出口西洋各国,推进了欧洲的文明进程。“南胜窑”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物证与印记。今日的南胜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小镇。可以想象,有一天你来南胜,登太极峰,问道太极;逛土楼,探幽觅奇;或坐在古窑址前遐思“十里窑烟”,用“克拉克瓷”茶器冲泡一壶清香的奇兰茶,再配上酥脆酥脆的南胜麻枣茶点,从容自在地品味枣酥瓷韵,品读悠久历史,评说世态万象,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人生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