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19期>正文

语堂笔下的“鹭巢”之美

作者:⊙林秀艺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忻昊  日期:2024年01月22日

1895年出生于平和坂仔一座礼拜堂的林语堂,写过一本自传体小说《赖柏英》。这本书里男主人公“新洛”的原型接近于林语堂,而女主人公“赖柏英”就生活在距离当年的礼拜堂不远处的一个小山村。在小说里,这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山丘连绵起伏,清晨公鸡打鸣的声音在薄雾笼罩的荔枝林里回响。走进掩映在荔枝林的一座农家小院,花儿盛开,芳草摇曳,柏英苗条的身姿,清纯的笑脸,俏皮的话语,就像童话里的世界,那是林语堂少年时代最欢欣的时刻。多年以后林语堂在小说里描写这一切的时候,给予这个地方许多美好的想象,其中在故事情节里的反复出现的追忆性叙述,让他和赖柏英的初恋就像一个深埋在心底的梦境——纯粹、温暖且神秘,他给这个美丽的农家小院落取名为“鹭巢”。

细读小说《赖柏英》,少年时代的林语堂和赖柏英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恋,在故事的曲折发展中反复出现,贯穿始终。小说里面多次出现的“南山”“石坑”“顶楼”“畯心”“新界”“荔枝林”等,跟现在坂仔的地名或者地形存在高度的吻合。我想这肯定不是巧合,而是可以确定林语堂小说里写的“鹭巢”就是在“打石坑”到“南山”之间起伏的山丘里,这个位置跟现在的林语堂故居不到一公里,那个曾经掩映在荔枝林里的农家小院落,就是他的初恋情人赖柏英的家。在小说里两个青梅竹马的同龄人,两小无猜,情窦初开,十二三岁开始了朦胧的向往。在林语堂的笔下——蹲在小溪流旁的赖柏英喜欢在头发上别一朵“七里香”,让蝴蝶落在头上,再慢慢地站起来,走出去很远,蝴蝶依然在头发上。在十八九岁人生最美好的年纪,这段恋情终于甜蜜的开花结果。当林语堂一次次回忆起自己和柏英并排躺在和“南山”和“石坑”秀美山峦草地上的那种欢愉,回味柏英那份清纯透亮只为爱情而献身的真情,内心思念不已。只是因为林语堂要出国留学,而柏英执意要留在家乡照顾双目失明的祖父,坚决不肯拖累心上人的她选择匆匆嫁人,两人最终不得不分开。在小说的结尾,历尽波折以后两个主人公最终又相聚的结局,也算弥补了曾经的遗憾,或者也可以说这是林语堂对再也回不去的岁月进行一场自我圆满的想象。在林语堂的笔下,两个主人公倾心爱恋经常约会的地方——“鹭巢”,不仅是一个小山村的缩影,而且更像是对魂牵梦绕再也回不去的家乡进行一个象征性的怀念。

在小说里林语堂描写到自己的家就住在小溪河畔,和半山腰的“鹭巢”不过相距几里地。每逢赶集,赖柏英就下山来,给他带来新鲜的瓜果、竹笋。炎热的夏季,每次在“鹭巢”相聚,柏英就拿出荔枝招待他,和他一起分享吃荔枝的快乐。而且在情人的眼里,喜欢赤脚的赖柏英一样让人着迷。她经常脱下鞋子轻轻地走过草地,偷偷站在林语堂的背后突然蒙住他的眼睛,天真地问“谁?”“当然是你嘛!”林语堂一边笑一边抓住她的手,她却敏捷地逃开,在通往“鹭巢”的小路上,两个人你追我赶,撒下一路欢笑。多年以后,喜欢在家里赤脚走路的林语堂还写下一篇《论赤足之美》的文章,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喜欢赤脚的赖柏英那份天真的调皮。追溯过往,林语堂在小说里表达“荔枝叶的浓香向他袭来,使他忆起了难以忘怀的童年旧梦。那是一个他已经失去、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世界。往事一直残留在他心底,想抓又抓不回来”的遗憾。甜蜜的忧伤或许就像林语堂在小说里的感慨——那是柏英曾经带给他的世界,那是一想起就会心生温暖的“鹭巢”记忆。

搜索林语堂关于童年和少年时代涉及家乡坂仔的作品,除了《赖柏英》,还有《回忆童年》《八十自叙》等。其中有一首闽南语《说乡情》,其中有“地上香瓜熟,枝上红荔枝。新笋园中掰,早起吃谙糜”诗句。里面写到“荔枝、新笋”等以及对家乡姑娘、家乡情怀的极致赞美,跟《赖柏英》里面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可谓异曲同工。还有一首《四十自叙》“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诗中林语堂写到了至今仍在村民口中称呼的“十尖山”和“石起山”,还有林语堂在一些中文著作中几次提到“坂仔又名东湖”,依据一些资料可确认“东湖”即为“铜壶”,在本地话里这两个词几乎完全谐音,阔别家乡多年的林语堂或许只记住发音,把“铜壶”写成“东湖”也属正常。而“铜壶”是坂仔先前的地名,从宋朝时代就有“铜壶宝鼎”之美誉,现在仍然有一座始建于明朝年间的“铜壶宫”一直被奉为坂仔林氏家族神庙。最后一句“为学养性全在兹”更是林语堂回首过往时给予心心念念的家乡最高的评价。

品读这些文字里关于当年林语堂的人生轨迹,在脑海中可以越来越清晰的还原林语堂童年和少年时期走过的一些重要历程。对于林语堂来说,平和坂仔不仅是他的出生的地方,也是他童年和少年时代一路成长的重要基石,更是他多年以后魂牵梦绕再也回不去的乡愁记忆,甚至这里一切就像是他一生念念不忘的初恋,所以就有了《赖柏英》,就有了关于坂仔“鹭巢”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有了“那山,始终是我和柏英的山”这样深情地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