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台诗意地栖息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喜欢呆在阳台,看天,看地,空茫茫地看。低头的时候,看看阳台上的花木。体会一个人独处的滋味,体悟执迷于诗写的况味。艺术创作需要孤独,而奔波于当下浮躁的社会,躁动不安分与艺术内在必然违和。我常常纠结,反省自己,恨自己是否索求太多。站在阳台眺望远方,给自己舒缓情绪,游目骋怀,思接千里,挺好,可谓“诗意的栖息”。
好高慕远,乃诗写者理所当然,努力的方向。在阳台上最直接看到的,当然是远山近水,是天地间的星月、树木、高楼、雨雾。这些都是最容易引人触景生情的事物,写作由此进入,也许是有些简明、浅显,但我认为要把外在内化,进行意味深长的创作。譬如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我顿悟到诗歌语言的美学追求。我认同这样的语境:简单、干净、通透、朗逸、大气、神秘。遇见风云突变,还可以顿悟诗歌语言的变化奥妙,所指能指,繁复深刻。借景抒情,是内容上的见悟;由此及彼,大自然与人文的关系,个人个体与大自然的关系,我还能联想到更多,只是眼高手低,还无法完整、准确表达出来。
我喜欢在阳台栽种一些花花草草。这些卑微的小生命,它们在四季轮回里发芽、抽长、繁衍、开花、结果,然后落叶、寂然。阳光倾泻,微风吹送,雨滴叩问,迷雾浸润,黑夜沉思,每每所见,我都有凛然刹那间的触动。在大众耳熟能详的所在,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发现与表达,写下自己敏感的语句,肯定有努力的意义。小小花草,感人通灵啊;花盆也许是一种囚禁,也许是一个无限大的小世界。植物并不吭声,我无从知晓答案。只是当我低下身子,靠近它们,我逐渐看到、听到、闻到。低头的那些时辰,万物有灵,我仿佛被点拨,若有所得。我仿佛看见自己,前生或者往后,可能就是一棵树、一朵花,内心欣欣然。生命的新陈代谢,这群不会说话的陌生朋友真实地演绎给我看。将心比心,我不断揣测它们的感受,其实也是不断揣测我自己。
在阳台,一个人获得诗意的栖息。仰望、远眺、俯瞰,我好像获得大自然的通融,大自然是法力无边的导师,在细微、细节处,不断启发我。大自然也是体贴至微的良医,化解我的精神焦虑与压力,并且让我获得写作表达的满足感。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间,独处阳台,物我观照,记录所见所想,这样的安静方式存在,可能是潜意识下的一种清醒,也是一种难得的小确幸。幸甚至哉,我会给自己吹一曲口琴,仿佛全身涌动在荡漾的南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