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的红色村庄
这是一个保存较完整的传统村庄,当太阳的光影映衬在龙海埭美水上古民居村落里,在光与影下,那一座座红砖古厝建筑群多了几份丰富的色彩,更显露出浓厚的历史韵味,有着独特的美,映入人们的眼帘。
在当地人的发音里,埭美即埭尾。位于福建省龙海区东园镇,据悉,村落由族人统一规划,统一建筑,始建于明朝。全村260余座建筑,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古村落傍水而建,四面环水。这是埭美不同于其他村落的特色之一。随着富美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埭美的新村也不断拔地而起。新村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排水沟干净通畅,洁白的墙壁焕然一新,展示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在埭美村居住的都是陈姓人家,几百年来村民们恪守祖训,即使是新区村落,也没有更改建筑格局,依然保存沿袭着埭美先人禁改建筑格局的遗训,不能盖高楼,屋与屋之间要排列整齐,屋顶全部为硬山式曲线燕尾脊。规格不能超过祖厝的高度,必须统一低于祖厝的尺寸。在古老与现代之间,这种鲜明的界限观念代代传承,至今已有560年的历史了。
埭美村如此齐整的建筑风格,其实也是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这种规划独特的建筑风格,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使得埭美古厝名扬一方。当地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话,“有埭美的厝无埭美的富,有埭美的富无埭美的厝”。作为一个村落,作为一个大家族的存在,他们在此聚族而居,守着这座村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间间房屋独立而又相互牵连,多少年来的风雨沧桑都无法改变他们朝夕相处、和睦共融的状态。于是古厝不再仅仅是人们观赏性的建筑,更让人感觉到团结的力量在延伸。
穿行在排列有序的古厝里,排排相通,列列相似。随意走进一户人家,门上贴着大红对联:出门大吉迎福到,入门大利接福来,横批:出入平安。在横批的上方,蓝框红底的底色上镌刻着“爱祖国”三个大字赫然醒目。主人家的墙体或许经过几次粉刷,这三个字却牢牢镌刻在此。无论从色调、字体或纹理上皆可见,这三个字历尽了历史风雨的冲刷,却依然在主人家高高悬挂着,对祖国的浓厚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让人心生敬佩。
古厝里的空地上,栽种着些许的青菜,翠绿的颜色,给古厝增添一抹春的气息。散养的鸡悠哉悠哉地在门口觅食,看到有生人走近,便一哄而散。有妇人在门口洗衣,衣服直接晾晒在古厝大门的空地上,日照充足,这样晒出来的衣服充满了阳光温暖的味道。孩童们蹲在阳光下吹泡泡。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泡泡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在风的带动下,徐徐上升,惹得孩子们嬉笑着追逐而去。这样一幅人畜和谐的画面,让人陶醉。陶渊明笔下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情此景,莫过如此。
埭美村前有“两道水”南溪港曾经是繁荣一时的闽南重要古港,几百年前埭美村人利用自家门前水路的方便向厦门运输大米、日用品等,并在厦门开店。同时,他们也利用南溪港向台湾运输农产品、杂货,甚至族群中还有一个分支因此而定居到台湾。内河的水清清浅浅,一排排古厝倒映在河水里,飘飘忽忽,如同一张天然的古镇画卷,朦胧的美展现着古朴的远影。在云影天光中,让人恍然若梦。蜿蜒而去的是河水,不变的是传承的印记。在前排古屋与后排古屋的中间,一抹嫣红悄然映入眼帘,红得耀眼,红得招摇。谁家的山茶在红砖铺就的地面绽放得如此娇艳,在人们欣赏的目光中,迎风摇曳,让人忘了今夕何夕,来了就挪不开脚步。
远离喧嚣的水上红色村庄,隐藏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家族的印记是最厚实的人文底色。一块块砖、一片片瓦,似向人们诉说着那沉甸甸的岁月。在这里,适合细细品味红色村庄的风韵。起起伏伏的岁月,留下的是沧桑,是韵味,还有无言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