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03期>正文

渡过时光来看你

作者:☉朱向青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忻昊  日期:2023年10月02日

寂静的午后,晴阳穿透树叶斑驳地晒在河边的石板和水面上,碧青色的水面树影婆娑,一个戴着竹斗笠穿着碎花上衣挽着裤脚的阿婆,埋头立在水里勤勉地洗被子,洗菜、洗家什,石板上还搁着一只红彤彤的洗衣桶。我问阿婆,阿婆爽朗地说,河里洗得更干净呢。低头看,河里的鱼似乎不怕人,三五成群地围着洗衣服的人游来游去。

正是初夏时节,沿着隆庆古村凹凸不平磨得发亮的石板路,来到花山溪边的古渡口,仿佛在梦里才可出现的场景,真实而安静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了。

花山溪是平和县的母亲河,属九龙江的支流,河宽约200米。渡口位于山格镇隆庆村的东面。十几级的石阶,两米宽的青石板阶梯,上面长有高高低低的杂草。远远望去,一泓清澈的水从上游绵延的群山中蜿蜒而下。河水无声地东流,洗涤了多少岁月,沉淀了多少故事呢?

村民老蔡介绍说,由花山溪及后浪底河、新溪坎河、田洋河几条河流环抱着的隆庆村从古代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名副其实的“水乡”。隆庆村是一块“卧牛”风水宝地,地势总体为“东高西低”,在四面环水的“牛蹄地”上居住,第一件事就要修好防洪堤。于是依地势而建西侧开口楼如“畚箕”外形的蔡家堡应运而生。早在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平和蔡氏开基祖蔡期远就在这里建堡定居,繁衍生息。防洪堤及城墙就是蔡家堡最早的基础,随后逐年兴建而成为城墙总长度约750米的古堡。

久远的故事,在回忆里变得生机勃勃而鲜活。老蔡绘声绘色说,在那个一座桥都没有的年代,人们到对岸田地种作及收工归家,都要靠渡船搭载。自古以来,渡头为公家所有,村民集资修建,过渡人不必出钱。渡船和管理这渡船的,换了一茬又一茬。老船夫不论晴雨,都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下腰,轻摇几下船桨,喊一声:“坐稳了,开船啰。”船便离岸,缓缓地向河中央驶去,横渡过小溪。有时困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到渡口喊过渡再起来。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老船夫便坐在渡口的大石头上晒太阳。这时候古渡口的日光似乎也饱含着水分,格外醇浓。

古渡苍老,河水悠长,一船一渡,终年不绝,见证了多少人造访或经过此溪的足迹。曾任清乾隆朝文华殿大学士和五部尚书,时称蔡相爷和帝师的蔡家堡宗亲蔡新就曾到花山溪对岸的山上,巡察溪河、水利情况。当他登高远眺看到蔡家堡前方后圆如聚宝盆外形的奇特建筑造型,以及整个村庄的美景,赞叹不已。而少年林语堂由平和坂仔乘船到厦门就学,顺着花山溪在江中行船三日,也必经这个古渡口。也许那时船泊渡口,人在船上歇息,凉风中隆庆村两岸的山景、禾田、村落与农家一一落入眼底,会顿觉身处于一幅绝美绝妙的天然图画之中,如蔡相爷般发出“何时仙人踏水来,余有锦靴在人间”的感慨。

古渡口何止是作为一幅风情画的存在,除了满载村中百姓两岸往来之外,也承担了作为平和县水上交通枢纽的功能。那时上下游的物品,许多都靠村民用双肩从古渡口挑进挑出。据说修建蔡家堡的青砖正是沿着花山溪从这渡口来到隆庆村的,而隆庆村盛产的蔗糖也从这里源源不绝通过木帆船运送出去。明代“克拉克瓷”水运船,也经过此古渡口前往龙海月港。在蔚蓝的大海上,一艘艘轮船鼓满风帆,驶向世界各地。

新中国成立后,隆庆村建有十几个大粮仓,收集附近村庄运往这里的公粮,再通过古渡口运往山格镇。有时一个渡口不够用,便连花山溪支流入村河道高漈溪的小码头也用上。随着人和货物的来来往往,石阶两头脚步罕至的地方,苔藓慢慢地爬了上来,中间则被磨得发亮。古渡口留下一段段“你的茶叶布匹我留下,我的红糖大米你带走”的佳话,也给隆庆村带来繁华和富庶。

耳边传来一阵轰鸣,打断了我和老蔡的叙谈。循声望去,原来是花山溪水在下游转弯处撞击河中石床发出的声音,那急速流淌之水此时看来又恰似一面面永不停歇迎风飘扬的军旗。难道是要告诉人们,古渡口曾经见证的一段当年戚家军留下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有谁想到,四百多年前的蔡家堡还曾是戚继光抗击倭寇的驻军营寨。《平和县志》载,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倭寇侵入平和,戚继光发兵抗击。蔡家堡配有射箭、打枪等防御设施,又处在花山溪和高漈溪等河流交汇地带,适合屯驻水军,戚家军遂将蔡家堡渡口作为守军营寨,扼守水上交通要道。一场激战,聚歼倭寇数百人。蔡家堡的子弟也奋勇当先参加了这场“洪濑口”激战。

奔腾不息的花山溪,载走了历史的星辉斑斓,黯淡了战争的硝火烽烟。打量古渡口和溪流,早已看不到当年激战的场景,听不到戚家军的号角之声。悠长的河水带走了岁月的泥沙,却流不走凝固的历史。直到现在村人仍纷纷流传花山溪畔的爱武山进可攻,退可守,就是古代戚家军的练兵场。而每年农历七月十九日为“大众爷公”过生日举行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中,有一项为“迎猪公”仪式,就是由四百多年前民众扛着杀好的全猪,挑着米糕甜粿,犒劳戚家军活动演变而来。

日子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今天,随着围溪造田河流改道及爱武大桥的修建而成,一茬又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的岁月,已渐渐老去。爱武山山脚下,原本花山溪后浪底一带水域,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蜜柚园和良田,并修建了新的蔡家堡柚幻景区。古渡不再,每逢节庆,村民也还在花山溪里赛龙舟,走水尪,锣鼓喧天,热闹非常。多少年过去,风情民俗犹未改变,这个城堡的传统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如同从汉唐时期款款而来,传递着千年不变的纯朴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