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499期>正文

二 舅

作者:⊙任 远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忻昊  日期:2023年09月04日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时常回想起当年和二舅在一起的蹉跎岁月。

20世纪60年代末,我到农村的生产队插队劳动。白天,我头戴斗笠,肩扛锄头和社员们一起到田间劳动。晚上,我和二舅住在一起。当时,二舅六十多岁了,不高也不矮。他黝黑的脸庞,夏天时整天袒露着黝黑的胸膛,腰间扎着一条褪色的浅蓝色条纹汗巾;穿着褪色的黑布短裤。空闲时,他时常抽着自卷的喇叭烟。记得生产队夏收时,田野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打谷机轰隆隆地欢叫着。社员们有的忙着收割水稻,有的忙着打谷。收工时,社员们把打好的稻谷挑回到生产队的晒谷场上。生产队长把晒谷的任务交给二舅和两位年纪大的男、女社员。晒谷的活儿并不轻松。清早,二舅他们把稻谷倒在晒谷场上。接着,用木耙子把稻谷耙分散并耙平。稻谷晒过一阵后,他们又一遍一遍地翻耙着。中午时分,当空的太阳火辣辣的,烤得地上像火炉一般。空气闷热,时而传来断断续续的蝉鸣声。二舅他们汗流浃背,辛苦地劳作,汗水不时从脸上淌下来。傍晚时,他们用竹扫把把晒干的稻谷扫拢成堆,然后装进竹箩里,一担一担地挑回到生产队的仓库里。随后,二舅顾不上休息,他蹲下身子,用细小的竹片细心地把掉进晒谷场上砖缝里的谷子一粒一粒挑出来,做到稻谷颗粒归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年,我就深深地体会到:从播种、插秧到施肥、田间管理,直到收割水稻,从头到尾要经过许许多多艰辛的劳动。真的是一粒谷子千滴汗啊!

那时候,夜晚的村庄静悄悄的,偶尔传来一二声狗叫声。村里没有路灯,周围一片漆黑。人们夜晚就用“麻骨”当火把照明。社员们把成熟的高大的黄麻剥皮后的杆子绑成一梱一梱,然后埋进水田里。过了一段时间把黄麻杆子挖出来洗干净后晒干就成了“麻骨”。当时的“麻骨”用处很大,既可以用来夜晚照明,又可以用来烧火煮饭。夜晚,二舅有时会煮一些高丽菜稀饭。煮好后,二舅一手举着燃烧的“麻骨”当火把,一手端着一碗高丽菜稀饭,穿着木屐,深一脚,浅一脚,穿过村中弯弯曲曲的鹅卵石铺成的小道,回到住的房屋。由于白天干活劳累,我已经睡着了。二舅把我摇醒。当我双手接过二舅送来的那碗高丽菜稀饭,心里充满了感激。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碗高丽菜稀饭,也成了“美味佳肴”。当时的情景,多年后还历历在目,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二舅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农。他的人生,却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被抓去当壮丁的经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民党当局强制规定征兵“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只抽18岁至35岁的男丁。乡、保长借抓壮丁之名,行狐假虎威之实,闹得乡里鸡飞狗跳,搞得乌烟瘴气。当年,大舅去世后,剩下三兄弟。无奈,三舅被抽到当壮丁。二舅不忍心让新婚不久,忠厚老实的大弟弟被抓去当壮丁,就自己站出来,替他充当壮丁。就这样,二舅和八九名同村的年轻人一起被抓到国民党的军队里当兵。他们当兵后,首先遇到的是挨饿。一日两餐粗米饭,由于量少吃不饱。菜是白水煮青菜,油很少。有时,买不到青菜,只能吃咸菜。更恶劣的是士兵吃的米饭经常混有霉米、沙子、石子、粗糠、稻壳、稗子,甚至还有老鼠屎和小虫子。不少士兵称这种米饭为“八宝饭”。每到夜晚,士兵真是饥饿难熬。士兵除了缺少吃的,医疗保障又差。小病无药吃,大病住院难。后来,二舅随着军队离开福建,一路开拔,经江西,来到了湖南的湘潭。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夜晚,二舅躺在地铺上,遥望着窗外天上的月亮,就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妻儿。一路上,忍饥挨饿,长途跋涉,这样的苦日子实在难熬。二舅就动起心思,想逃走。白天,他好不容易找到一截旧的生锈的锯片。他在石板上磨去锯片的铁锈后,把它藏起来。夜晚,门口有岗哨。等到深更半夜时,二舅悄悄地爬起来,用锯片锯断后窗的木柱子。他爬出窗口,然后跳下去。幸好下面是草地。他很快就隐没在夜色中。翌晨,连队出操点名时,长官发现二舅逃走了,就赶紧叫人四处寻找。后来,二舅被抓了回来。他被凶恶的长官用皮鞭猛抽了一顿后,关了禁闭。二舅身上伤痕累累,他痛在身上,而恨在心里。二舅不屈不挠,接二连三逃跑出去。最后还是被抓回军营。“失败是成功之母”。二舅从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教训。

秋天来了,蔚蓝的天空上,一群大雁往南飞。二舅望着飞翔的大雁,思乡之情愈加强烈。这天晚上下半夜,轮到二舅站岗。他对另一名站岗的士兵说:“附近有一块菜地的蔬菜长得绿油油的,我去拔一些蔬菜回来煮,咱们一起吃”。士兵听信了二舅的话,让他走了。二舅借着夜幕的掩护,悄悄地离开了军营。他跑到一家农户的屋檐下,收取了一套旧衣服后,把脱下的旧军服放在大门边的石板上。二舅穿上农民的旧衣服后,很快消失在夜幕中。二舅一路上猛跑,累了就停下来歇一歇。口渴了就用手捧水沟里的水解渴,接着又跑。他心里想:天亮前跑得越远越好。天刚蒙蒙亮,二舅就跑到前面的大山里,找到一个隐蔽的山洞藏了进去。白天,他忍着饥饿在洞里休息。等到天黑了,他才走出山洞到树林里找一些野果充饥。渴了,就用阔树叶弯成漏斗状取山泉水喝。等到夜深人静时,二舅才敢走下山,继续赶路。二舅脑袋灵活,他后来问了路上的好心人,知道朝着早晨升起太阳的方向一直走,就可以回到福建老家。二舅头戴破草帽,脚穿烂鞋子,拄着拐棍,栉风沐雨,一路乞讨,千辛万苦,半年多时间从湖南的湘潭走到江西的南昌;又从南昌一直走到福建。

一路上,二舅披星戴月,跋山涉水。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脸黄肌瘦,常常饿倒在路边。他拖着疲惫的身子,终于回到闽南故乡。他摇摇晃晃走到村头。一位眼尖的小伙子,仔细辨认后,才认出这个乞丐是同乡。他赶紧去告诉外祖母。外祖母长年累月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着儿子早日归来。今天,儿子终于回来了。真的是菩萨保佑啊!外祖母闻讯后,赶紧拄着拐杖,倚在大门边擦着眼泪张望。二舅一步一步走向家门口。当他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时,赶紧丢下拐棍往前走几步,抱着老母亲嚎啕大哭。乡亲们为二舅九死一生回到故乡而感到惊喜。后来,和二舅一起被抓去当壮丁的八九位同乡或死或活,杳无音讯,他们的家人不得而知。二舅这段艰难和悲惨的经历成了人生的传奇。解放后,广大贫苦农民翻身做主人。当时的大队领导经常请二舅到小学里,给学生们讲自己被抓去当壮丁的悲惨遭遇,忆苦思甜,教育学生们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美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