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香
闲时,在社区团购平台上,刷到某平台在售卖爆米花专用玉米粒。惊喜之余,果断下单,来了一袋,到手后,迫不及待地来上一锅,黄油下锅,加入玉米粒翻炒均匀,盖上锅盖,静待玉米花开,约1分钟左右的时间,观察至没有声响,关火起锅备用,另起一锅,放入适量黄油、白糖、水、融化成糖浆后,放入玉米粒,翻炒均匀后,迫不及待地来上一口,一种原汁原味儿时的味道,瞬间从心底飘过,在记忆中四溢飘香。
爆米花, 是看电影时必不可少的口粮,俘获了各种年龄段人群的喜爱,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爆米花是稀有的零食,于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的人来说,爆米花是儿时候年节最盼望的美食。
八十年代初期,物资匮乏,经常会有一些小贩走街串巷沿街吆喝,兜揽生意。在那年代,每当小贩挑着担子或者推着小推车进城中村时,只要在城中村头碰上一个孩子,保证不出几分钟的工夫就会聚集到十几个孩子,大张旗鼓地协助小贩寻找落脚点。卖烧仙草的,卖麦芽糖的,卖碗粿的,卖杨桃清的,卖粉条的,加工爆米花的……无论来了卖什么的,只要来到村中,村里头的小伙伴们都会雀跃高呼,奔走相告。
那时的一份烧仙草、一碗粿或者一卷麦芽糖在孩子渴望的眼神里,那好比天上的星星,纵是看到了也根本摸不到。所以当爆米花手艺人一出现,不说那纯正浓香,单说那一小捧硬邦邦的玉米粒和大米能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变成一大袋子的魔术表演,就足以征服我们这群小饕餮!
爆米花、爆香米闽南语都叫“爆米香”,春节前后,游走于各乡镇各个村头的爆米花手艺人张大爷会准时推着那个圆不溜秋、黑乎乎的“宝葫芦”进城、进村工作。忙时,孩子们都对他点头哈腰起来。平时买爆米花的人多,孩子们都自发排队。还会有些情商比较高的孩子会跟张大爷套近乎,力争排到前边去。
爆米锅上有一个表,表的含义只有张大爷懂。张大爷每每悠闲自得地坐在小板凳上,一手拉风箱,一手摇爆米花机子,还不时地往炉子里添几块砟子或木炭。开始预热那个像炮弹一样的爆米花机子,紧接着理顺爆爆儿机接口的帆布袋子,用杯子盛上玉米粒或大米,倒进机筒里,再用一手呼啦着风箱,一手摇动着爆爆儿机的转柄。边上,孩子们既快活又焦急地等待着等着爆米花出锅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随着一声“嘭”的一声巨响,帆布袋“腾”地一下伴着一片白色的烟雾鼓了起来。
张大爷手法娴熟地解开系带,胖胖的、酥黄酥白的爆米花瞬间就进了袋子里。那沁人心脾的爆米花香霎时便从这圆滚滚的袋子里止不住地向外冒,在空气中弥散开来。随手抓起一把,囫囵吞枣往嘴里塞,鼓鼓的腮帮托起了最纯真的笑脸。好香啊!刚嘣出的爆米花,带着热气,又脆又甜,怎么吃都吃不够。真想不出,平时我们不怎么喜爱的玉米,竟有这般美味!至于那个神秘的爆米花机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表现,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深究过原因。
那款传统的,爆米花机器——“手摇大炮爆米花机”如今已经很难看到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新式爆米花机制作爆米花已经非常方便快捷,甚至于家用微波炉、空气炸锅、平底锅等厨具,分分钟钟就能够做出一盘美味的爆米花。手摇大炮爆米花的味道,是一首童年的歌谣,已经超越了爆米花本身的价值,它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经典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