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二中:深耕校园文化 绽放百年芳华
本报讯(张志煌 王秋云 文/图)“王守仁,余姚人,号阳明,谥文成。渊源长,琅琊王,书香传,好家声。”一日之计在于晨,走进清晨的平和二中,朗朗读书声已经响彻校园。在该校的“阳明传习堂”,学生们正集体朗诵王阳明“三字经”,这是该校文化教学的一个缩影。
福建省平和第二中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镇区中心,该校创办于1919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阳明传习堂”是该校借助阳明文化品牌打造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传习堂以“崇德明礼、向善知行”为目标,经常性开展各类国学活动,涵盖了经典诵读、书法、音乐、美术、成人礼、舞蹈、千人诵、文庙宣传团、专题讲座等内容,结合校训“明德崇文 励志知行”,坚持“教育是一种良知”办学理念,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品德,崇尚科学文化;树立远大志向,坚持知行合一。校长杨贺铭介绍:“我校以阳明传习堂为载体,讲授国学知识,如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文化价值观,以圣贤思想精髓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校园内还有一独特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平和文庙,该庙宇由王阳明亲自规划设计,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府级县治文庙,享有“庙宇仑奂,甲于他邑”之誉,被评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学校特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学校结合平和文庙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校园广播站开设“我与文庙有约”“阳明之光”等栏目,并通过宣传栏、雕塑、圣贤语录、形象设计、文化墙等形式,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都融入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热爱,提升文化自信,进而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福建省平和第二中学校长杨贺铭向记者介绍到,该校共占地面积60446平方米,包括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宿舍楼、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馆等,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齐全,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目前学校设有两大校区,现有教职工179名,学生1925名,其中高中820名,初中1105名。
近年来,学校通过将校园文化转化为动能,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让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发展,引领教师发展,引领学校发展。学校先后被授予“福建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学校”“漳州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达标学校”“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校园”创建单位、“省级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2022年12月,学校顺利晋级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在教育教学的推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福建省平和第二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围绕校园实际,大力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全面调动全体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在今年高考中,该校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生源基础较弱的情况下,学校毕业班全体师生努力拼搏,攻坚克难,实现“低进高出”,超过特殊控制线7人、本科线43人,取得优异成绩。
“峥嵘十秩,弦歌不辍。文脉绵延,亘古流长。我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理念深度融合,在实践中不断传承与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们以校园文化为引领,践行‘知行合一’的思想,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杨贺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