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助企纾困”平台 创新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模式
打造“助企纾困”平台
创新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模式
本报讯(杨杰滨 陈小平 文/图)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融合服务方式,全方位打造县级“助企纾困”平台,创新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模式,实施精准服务“帮代办”、精简流程“简化办”、助企纾困“加速办”,持续做好企业的“服务员”“联络员”“解困员”,为企业提供高效精准的“妈妈式”服务。
杨荣林是福建裕华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近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县行政审批局咨询办理裕华琳食品加工项目二期报建报批业务,他告诉记者,项目报建报批业务涉及发改、水利、住建等多个行政部门,原来办理至少需要四、五个月,“以前涉及的部门都要靠自己去跑,现在简单多了,只要把项目报到审批局,审批局会帮忙协调各个部门,大大减少了流程,如今半个多月就可以办结了,我们企业轻松多了,办理审批手续的压力也减少了。”
“我们在政务大厅设置了‘助企纾困’可视化专栏,专栏收集的问题会转发到各部门进行协调解决,形成多方协同的问题解决机制,实现了进一家门办多家事。”平和县行政审批局综合业务股负责人林灿聪介绍,在整个办理流程中,县行政审批局聚焦企业需求,紧盯项目从前期包装、开工、建设、投产等关键环节,梳理形成项目审批鱼骨图,形成“两单一表”,实现“一对一”跟踪,同时采用“模拟审批”“帮办代办”等形式,实现局内部的小并联和跨部门的大并联审批,实现了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高效的服务得益于去年年底我县建立完善的“工业项目协调”机制,由县委统战部、县工信局、审批局、工商联等单位组成的问题会商、协调、督办工作专班,将线上线下收集到的企业困难和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及时予以分解、协调和反馈,实现项目问题“加速办”。
“郭总您好,今天我们来回访去年用电变压器扩容后生产情况,以及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向我们反馈,我们会及时进行解决。”近日,县工信局来到鸿源昌(平和)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调研2023年初用电问题的后续反馈情况。鸿源昌(平和)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11月落户我县山格镇,由于生产线用电电压容量不足,直接影响企业投产进度。得到这一消息,我县多个行政部门立即成立专门小组,召开现场协调会,迅速推进问题整改落实。
无独有偶,福建志艺木业有限公司原来面临员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县工商联在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帮助企业把涉及的材料全部填好,提交完成,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在县工商联的帮助下,短短一两天的时间就解决了困扰我们大半年的难题,让员工上班没有顾虑,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也是对我们企业最大的支持。”
常态化的帮办、代办,让服务更有温度。今年以来,我县实现“上门办”8件,不见面帮办130多次,代办33件,办件比率84.4%。与此同时,我县围绕企业准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不断推动惠企信息资源汇聚,提升线上线下联动办理质效,最大限度让企业主体享受政策便利,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便捷服务,此外,我县还成立服务企业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实行“每周一会商一梳理、每月一推进一协商”运行机制,切实做好企业的“服务员”“联络员”和“解困员”,并以工业项目服务中心为载体,用好用活各种“助企纾困”平台,通过“政企直通车”“百名干部挂百企”“惠企政策”咨询专窗等“线上+线下”多种服务方式,着力打造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妈妈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