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父亲的红色故事
我的爷爷林文浩,父亲林连仲,平和县崎岭乡南湖村下楼人。爷爷是游击队员,崎岭乡农民协会会长,父亲也是游击队员。
记得小时候,我跟父亲去给爷爷扫墓时,常听父亲讲爷爷和他的红色故事,于是,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留下了红色印记。
因为爷爷,我家的那点红色记忆便像一条无形的线,把我生命的根延伸到九十五年前打响“八闽第一枪”的峥嵘岁月。忆起父亲在世时讲述的家族革命史,心中依然难以遏止几分的自豪,那是我家一段尘封已久的红色记忆。
1927年1月,中共平和临委主要负责人之一朱思到漳州参加中共闽南特委成立会议,会后受组织的委派,到崎岭乡玉霞小学,以教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朱思一到下楼就着手两件事:一是培养农会骨干。我爷爷身材魁梧,是乡里闻名的“拳头师”,为人耿直,爱打抱不平,人缘好,会办事,在乡亲中威望高,自然成为朱思首选农会骨干的对象,我父亲在四兄弟中排行老大,就成了爷爷难得的好帮手;二是建立秘密联络点。我家位于下楼内西北角,占地150平方,为上下两层,连廊结构,五个开间,一楼正客厅较为宽敞,客厅厅堂木屏后设有暗藏巷道,不为外人知晓,危急时可疏通人员由此通往楼外,是秘密开展革命活动的好去处,由于有以上两个因素,朱思和我爷爷来往频繁,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朱思和我爷爷成为忘年交,从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这为成立崎岭农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是,朱思以南湖为中心,常住我家。他带领我爷爷、父亲深入楼角、割尾、山头、枫林溪等20多个村庄,做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在短短几个月,就成立13个农会小组,发展60多名农会骨干,共有近200名加入农会组织,并组建中共崎岭支部。1928年1月6日,朱思主持成立崎岭乡农民协会,我爷爷被推选为农会会长。朱思就在我家起草《平和县崎岭乡农民协会宣言》。尔后,朱思带着我爷爷在崎岭走村串户,秘密开展革命事业。我父亲也帮着爷爷做一些农会的事,帮着跑腿和站岗放哨。农民协会在朱思带领下,根据农民群众的要求,提出了“五五减租”,免除“新娘租”“猪公捐”和“田头鸡税”等苛捐杂税,得到崎岭乡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崎岭乡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
1928年初,中共平和临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用革命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方面,并着手准备平和暴动工作。3月8日,震撼八闽大地的平和暴动正式打响。为了执行“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把驻守在县城的保安队引出的攻城计划,3月7日朱思带领崎岭和洋半天农民自卫军在庵寨尾袭击地霸曾锦江“永茂号”布店,并把没收的布匹存放在我家。崎岭打土豪,诱使县城之敌分兵出城。旋即在王炳春、朱思、朱赞襄率领下,依计划回师与来援的大埔农军会合,直插县城东门、南门,有力配合西路主攻队伍攻城。平和暴动永载史册,爷爷和父亲参与其中。
解放后,父亲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当了20多年生产队长,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他所带领的生产队年年被评为先进,他也光荣出席全省在福州召开的“群英会”。最终父亲积劳成疾,于1988年7月不幸逝世。
“斯人已去,逝者如斯”。生命中,爷爷、父亲像一把火炬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指引着后辈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