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473期>正文

建南印象

作者:叶庚成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忻昊  日期:2023年03月06日

印象中的建南是一个有故事又别致的村庄,恰逢这次采风让我真正走进它、品读它。此时此刻,我期待的不单是红色的怀旧,而是想看看饱经风霜的年轮上春风十里的新绿。

正是仲春的天气,山老区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着芳香的气息,大自然五彩缤纷,青草绿波,桃花人面。村党支部书记罗广烦带我们到村庄兜了一圈。梅潭河从村边蜿蜒穿流而过,青山如黛,溪水潺潺。谁承想,早在明正德年间,这个平静的小山村还曾是“漳南战役”的主战场,在95年前的那个春天,一下又走到了历史的革命潮头,成了浴血奋战的主战场,成为名动四方的红色圣地。现存的“将军岩”“务本堂”“红哨亭”“联络寮”“红军洞”“革命烈士的青砖墓碑”等红色革命遗址,似乎在传颂着老红军、老将军伍洪祥、刘永生、张全福,平和暴动总指挥朱积垒,原中共饶和埔区委书记、永和埔县长乐区委书记、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罗炳钦的革命故事。“平和暴动”长乐农会案上分会指挥所地址、“平和暴动”农友军案上分队出发集结地、出发地,这些称呼让我们看到了当时苏区人民积极响应,捐款捐物,接受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动人场景。平和暴动是福建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英勇的尝试,它有效地“引导福建工农走上暴动的道路”,建南人功不可没。

站在村里新修建的红军亭瞭望昨天,似乎看到一队人民的王师开进山谷,冲向山岗。山野的暖风吹过,看着它吹去的方向如同看着红军远去的路,那来自苍莽远方的溪流,滋润着这片土地。

继续在村庄徜徉,参天古树、沿河景观、连栋小洋房、古老长兴庙、神秘红军洞、古冰川遗迹——冰臼群、神奇回音谷,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宽敞明亮的村庄大道,绿意盎然的红色公园……与青山绿水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尽管岁月更迭,但深沉厚重的红色基因,依然流淌在每一个建南儿女的血液里。他们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精神力量,凝聚前行动力,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在优化蜜柚这一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出“富裕、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建南。

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在岩岽山脚下,村民罗文坛的兔子养殖场,我们看到很多人正围着他听养兔的技术。转行回乡发展的罗文坛自己探索出养殖豚兔成功经验居然引起了村民的极大兴趣,特别是每月3万元左右的进账更是让人心动,他们纷纷前来“取经”,准备大干一场。曾经是低保户的罗文亮几年前在村里的帮助下更是看中养兔的前途,现在已成为响当当的专业户,一年的收入不下十几万元。养兔比种柚“钱途”大,何乐而不为,村里顺势引导让更多村民发兔财,养兔开始成为建南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建南村的每一处光彩和亮丽,至今仍是村民心中精神的光源和心灵的圣地。在“革命老区基点村”这一荣誉称号面前,建南人从不懈怠,紧紧抓住乡里提出的打造“红色小镇”这一契机,立足资源优势,坚持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以特色产业撬动乡村产业兴旺,以红色文化凝聚乡村奋进力量,使全村村容村貌美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2022年交上了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00多元的靓丽答卷。红色文化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密码”,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捧着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这块滚烫的金牌,罗广烦既倍感压力又信心满满,他说要以“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勇于斗争、不畏牺牲”的平和暴动精神为指引,拟好乡村振兴“作战图”,用好用活乡村宝地,在乡村振兴这一主战场中续写更动人的故事。当下,重要的是要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兴旺。通过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采摘园等模式,形成产业发展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做大做强做精做新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以梅潭河为主轴线,以项目为依托,打造建南印象,推出:务本堂誓师会场--出米石--联络寮--红军岩屋--烈士墓碑--南明古树--回音谷--田园火车--南极土楼;长兴庙--红军路--八闽旗帜广场--演武场--汽车营地--长潭山庄两条精品乡村旅游路线。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红哨亭”,这里是建南村与建三村交接路口,是旧时县乡交通必经之路,也是“平和暴动”和老区人民当年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要塞。如今,早已看不到“旗语”“手语”“树语”……,却能够看到了无限的风光:风展红旗如画,春来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