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生
写 生
⊙林少鸿
作者简介:林少鸿,男,平和人,中共平和县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平和县文联主席,平和县美协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我早期多画花鸟画,大学时学习山水画大部分是临摹古人传世名作,几乎没有写生过,由于对山水画的喜爱,让我在花鸟画创作中常常揉花鸟山水于一体,但总感觉笔端流露出来似乎表达不出内心情怀与思想感悟,为此曾一度陷入苦闷中。后来,有幸遇到著名画家满维起、林容生老师,并师从他们学习,开始了山水写生,收获颇丰。
近年来,山水画家现场写生成为一股时潮。自然美景的生动丰富,山光物态,雨色晴明,桃花流水,飞桥野烟……其精彩绝妙是在画册里无法看到的。相对于古人,现代画家写生的条件优越了许多,便利的交通,齐全的工具,让我们可以天南地北尽情吮吸着造化的乳液。几年中随老师到全国各地写生采风,在此过程中,我除了在技法、构图等绘画技巧的探索外,写生过程中独有的情境感受更让我情有独钟,独享其趣。不同时空不同境况,让我们随时生发各异的情感,那是真正的情境交融!把自己的胸次襟怀和充盈的人生情趣,作为写生时精神上的生气灌注,把人们引入光景常新的至美境界中去,是写生作品特殊的意义所在。
情境交融的基础是写景状物,即自然景象的刻画。不同的自然景色,各异的形像特征、植被形态、岩石结构、土壤色彩等等,都是写生中首先面对的直观内容。我国地大物博,慷慨的大自然恩赐给我们各具特色的千般景象。作为山水画家,当你面对这造化之神奇时,你必须能敏锐地捕捉自然景象中那令你震撼的元素,并在写生作品中鲜明地表现出来。这即是古人所言的“师造化”。我认为这应该是山水画写生首先要表现的基本内容,我们通过在写生作品中把打动我们的形象表现出来,让观众同样沉浸其中而感动。这就如诗歌“赋比兴”中的“赋”。正如英国哲学家罗杰•斯克鲁顿所言:“作为实践型生物,我们本能地设置了各种类别的标明并促进我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这些类别具有人的目的和物质的多样性的双重特征———既符合我们使用的目的,也符合所描述的物体的自然状态。”2020年5月,我随中国水墨画院满维起、曾先国、王学辉等十多位著名画家,到山东博山区参加曾先国老师工作室成立仪式并写生。对于在南方生长的我,一到博山石门,那独特的景色就深深地打动了我:石垒的房屋、石铺的路、石砌的田岸……石头成了这里的主旋律!在这里的写生作品中,几乎每幅都有“石”,坚硬的质感,方块的形状和成片的树林、连绵的群山映衬对比,横线竖线斜线,长线短线曲线,疏密相间,刚柔相济!宛如跌宕雄浑的交响曲,响彻整个画面,让我震撼让我醉!
遐思联想是情境交融中作者思绪的放飞,常常会在特别的“境”中情融而生。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多少或哀怨缠绵,或豪迈奔放,或闲适抒情,或歌忠颂烈的文艺作品,往往会给某些地方留下独特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积淀。尤其是那些有着家喻户晓、广泛流传故事的地方,那或优美或神秘的传说,经历代代相传,增情添意,更加充满浪漫和梦幻。在这些地方写生,眼前之景,常常和那故事传说幻化相融,别有一番不同的情感意蕴。2020年的阳春三月,和满老师一行近20人应邀到江苏无锡、宜兴画壶并写生,这是江南名地,优美名胜伴着动人传说。一走进宜兴,岸边杨柳上的新绿,空中蒙蒙的雾霭,都在告诉着我:春天来了。宜兴紫砂泥土特有的芳香,伴着轻轻拍打胚体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和着我们内心的情愫,一起溶在这精美的紫砂壶上,这是永恒的镌刻。写生张公洞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张仙果老修隐时那旷达诙谐的神情,我凝望着这两块石头相架而成的洞口,想像着是什么神奇让张仙独异众神,倒骑毛驴!眼前池边的英台阁,路旁幽静的祝英台读书处,让我犹如穿越时空,置身于梁山伯与祝英台那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之中,心旌荡漾!宜兴独特引人的美景,让你时时置身于浪漫又神秘、高古与现代的文化时空中,浸润你的心灵。而无锡的梅园、寄畅园、蠡园,楼台亭阁,奇石曲水,黑瓦白墙,楼台小径,和绿树掩映,一如江南其他地方的园林,充满诗意和故事,展示着江南才子佳人的倜傥和风韵!在这里,空气中充盈着幽幽的文人气息,眼前展现着缓缓的江南美丽画卷,这种幽雅,这种文静,笼着氤氲朦胧,你的心中还能如此平静而不动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