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本报讯(方涵 王秋云)从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那么,“乙类乙管”怎么管?如何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平和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杨万美。
“从1月8日起,国家对新冠实行乙类乙管的防控方案,以保健康、防重症为目标,不再对感染者实行隔离管理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分高低风险区,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采取检疫措施。” 平和县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杨万美说。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流行,未来一段时间各地还将持续面临疫情流行的压力,仍然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要继续坚持近三年来养成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平和县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杨万美建议广大市民,要认真履行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特别应该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是要加快老年人和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接种新冠疫苗对减少住院、预防重症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建议老年人和其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只要符合条件,尽快到当地去接种新冠疫苗,符合(接种)条件的要尽快接种,加强免疫。第二个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日常生活中,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起居有节、心态平衡、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平时要养成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咳嗽、打喷嚏的时候要遮挡口鼻,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第三,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近到诊所就医。没有症状和轻症的病例可以居家休息治疗,非必要不要外出,减少与其他人的接触,不聚集、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需要外出,一定要佩戴好N95口罩。如果老年人,特别是合并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人,一旦出现症状异常,要及时转诊到二级以上医院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