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玉兰花
奶奶的玉兰花
⊙苏丽芬
作者简介:苏丽芬,女,平和人,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厦门日报》《厦门工人》《集美风》《柚都平和》等刊。获奖若干。
每天晨跑都要经过老房子旧址,旧址的位置已焕然一新,那棵玉兰树依然挺立着,每次看到它,就好像看到了奶奶亲切的笑容。
奶奶最喜欢玉兰花了,每到玉兰花盛开季节,一阵阵微风轻轻吹过,一股清新的玉兰花香扑鼻而来,奶奶每每会叫我们摘几朵玉兰花给她,奶奶把玉兰花放在鼻子边闻闻,一副享受的模样。
父母忙于田地劳作,每天早出晚归,我们几个姐妹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奶奶陪伴着我们。奶奶身材矮小,做事利索、有条理,把我们姐妹几个的生活起居照顾得好好的,父母放心地把家务活交给她,他们专心田间劳作。
奶奶是祖奶奶的童养媳,在那个艰苦的岁月,大部分有儿子的家庭都会养一个童养媳,这样可省去一大笔娶媳妇的费用。奶奶同样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八岁就被祖奶奶带到家里,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奶奶的生活过得并不好,被祖奶奶当丫鬟使唤,吃尽苦头。奶奶经常跟我们提起,祖奶奶是个恶毒的女人,家里有什么东西丢了,都会怀疑到奶奶头上,有一次祖奶奶发现藏在玻璃罐里的红糖少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扒开奶奶嘴巴用力抠,而红糖却是被爷爷偷吃的,祖奶奶其实心知肚明,只是不忍心惩罚爷爷。后来祖奶奶卧病在床整整十三年,奶奶却不离不弃地照顾她,陪祖奶奶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我们听后不禁心有余悸,庆幸没有生长在那个年代,同时也特别心疼奶奶。
奶奶是个非常善良的人,邻居家要是大人出门干活,到了饭点还没回来煮饭,她就会把邻居家的孩子接到我家吃饭。父母同样有一颗慈善的心,在那个粮食紧缺的年代,他们并没有责怪奶奶。后来,奶奶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邻里乡亲对奶奶总是念念不忘,每每提及她的好,那些受过奶奶恩惠的孩子也都把这份美好记在心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乡亲们大面积种植香蕉、蜜柚等水果,家乡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那时我们的老房子坐落在河边,每年汛期,河水暴涨,直接灌进老房子里,老房子淹没在茫茫的河水中。每到这个时候,家住在河边的村民就无家可归,大家铺盖一卷到电影院躲避,晚上就睡在电影院里的戏台上,戏台在镇政府里面,工作人员会给我们送来吃的。等大水退后,我们回到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的景象,我们往往要花几天时间清理淤泥。
后来,镇里决定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划了田地给我们盖新房,政府补贴一部分资金,其余由我们自己出资。记得有一天,工作人员到我家门口谈论说要把老房子拆了,奶奶颤悠悠地指着那棵玉兰树说:“这棵玉兰树种了很多年了,树大好乘凉,留下吧。”工作人员抬头看了看玉兰树:树大冠如盖,绿意葱茏,花香阵阵。后来,这棵玉兰树就真的留下了。
奶奶90岁那年大病了一场,连续一个星期卧床不起,父母亲到卫生院请来吴医生,那年,吴医生大学毕业刚安排到我们镇卫生院,他瘦高的身材,穿一套笔直的西装,手里提着出诊箱来到我家,仔细为奶奶检查身体,奶奶那时意识已经有点模糊了,但吴医生一点都不嫌弃老人,抱起奶奶到门口晒太阳,家人对他印象特别好。说也奇怪,奶奶的病居然奇迹般好起来,吴医生也成了我家常客,直到后来我和吴医生确立了恋爱关系。后来奶奶又陪伴了我们两年,她临终前一直喊着我和吴医生的名字,我和先生的这段姻缘其实最感谢的还是奶奶。
玉兰树开花时毫无保留地绽放着,带着一股淡淡的香气,它素雅,洁净,就犹如奶奶的一生,虽然平凡,却有着高尚的灵魂,对别人永远怀着一颗善良之心,毫无保留地把最美好的一面留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