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465期>正文

这一天

作者:周学艺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忻昊  日期:2023年01月09日

这一天

⊙周学艺

作者简介:周学艺,湖南浏阳人,2010年入伍,任职于漳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作品散见《中国应急管理报》《人民公安报》《中国消防》等刊。获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征文二等奖。

这一天,特殊的一天。

每到这时候,营区都会响起那熟悉的旋律,听到了总会莫名的伤感,离别的思绪萦绕耳旁,时光过得真快。

今天轮到小陈食堂值班,他在认真地收拾餐厅卫生,先是把餐桌上的餐盘收到水槽,将餐桌的残余扫进盆里,倒进垃圾桶,再用抹布把餐桌擦得干干净净,擦了两遍。擦完桌子又去洗碗,先是冲,然后是洗,再是清水冲过,每一个碗他都是用心在洗,洗完端进消毒柜里,整齐地摆放着。最后是拖地,用水管把厨房地板冲刷得干净。看着收拾干净的厨房餐厅,他点点头还是挺满意,关上厨房的门,默默地离开了。

小彭在值班室值班,穿着整齐的服装,站姿笔直。将值班室的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卫生收拾得干干净净。他细心地检查着相关设备,查看接警系统,查看打印机,调试监控,检查对讲机的电量,营区防卫的六件套摆放整齐有序,认真地做好值班记录。交接班后,进行了交接班仪式,他将在岗情况向接岗的兄弟移交,默默地离开了。

小刘在打扫车库,用冲洗干净的拖把拖着车库,将车库拖得闪闪发亮。拖完车库,他又拿着抹布擦拭着车身。他细心地检查着车辆的油水电气,这里摸摸,那里瞧瞧,细数着车辆的器材装备,哪一个部位放了什么器材,他心里都清清楚楚;车辆有什么故障,他一开一听就知道。这辆战车陪伴了他多少个年头了,参加了多少次战斗,救助了多少被困人员,与他情同手足,就像是自己的兄弟一样。他摸了摸战车,看了看,亲吻了一下,默默地离开了。

他们三人都是即将退伍的老兵,都将在这一天与这里的一切进行告别,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战友告别,与他们生活了十二年的营房告别,与他们守护了十二年平安的辖区告别。今天他们都在站好军旅生涯的最后一班岗,尽好最后一份责,发挥最后的光和热。

他们三人也都和我是同年兵。十二年前,都是坐着同一辆绿皮火车,从湖南经江西,到达福建,来到新兵连。正值十二月,路途中的湖南江西都在下着雪,穿着解放鞋和一身冬迷彩,脚都是冰凉。来到福建就是不一样的天,气温一下升高,赶走了寒冷,身上一下暖和起来。回忆曾经在新兵连一起的时光,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又好像过去了很远,曾经的欢声笑语还在耳边回荡。第一次三公里、第一次俯卧撑、第一次仰卧起坐……回首这些第一次,火热的军旅生涯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一闪而过,清晰而又模糊。

昨晚的聚餐上,小刘的话匣子打开了,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他都是只言片语,默默地干着工作。或许是情到深处,他吐露出了自己的心声,说出了埋在自己心底的话语。天越聊越热闹,话越说越深情。他耐心的向接手的战友交代车辆的点点滴滴,平时要怎么保养,开的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电池用了多久,情况怎么样,车胎什么时候换的……没有谁比他对这辆车更熟悉了,这是多年的陪伴和磨合,产生了感情。他笑着说明天要和自己的战车多合影,把照片洗出来带回去,等到哪天自己想它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有个回忆。

就在拍合影前的操场上,小刘还开玩笑的跟我说,他第二年本来就要退的,结果留了下来;到了第五年还是想退,又留了下来;等到第八年的时候依然想退,但还是留下来了;今年,这一次,终于还是要退了,虽然听得出他是在开玩笑,但看得出来他或许更多的还是不舍。他家里的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大儿子都上小学了,小女儿刚出生不久。这几年因为疫情,再加上工作的特殊性,几乎都没有回家。都是他妻子在照顾,对家庭对孩子存有愧疚,再不回去陪陪他们,孩子长大了都会不认识我了。有一次孩子的母亲看着电视里的采访哭了,一边的大儿子也跟着感动,说:这个将煤气罐提出来的叔叔真勇敢,但其实那个叔叔就是自己。说完这些他眼眶湿润了。

天空下起了小雨,像是要挽留他们。操场上,战友们一边在拆肩章领花,他们一边强忍着泪花。披上绶带,戴上红花,他们再也抑制不住,哭得稀里哗啦。集合的哨声吹响了,大家站好队进行集体合影。合影完后大家列好队,欢送他们。一个个拥抱,一次次握手,战友们送上祝福的话语,三个人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依依不舍地与大家拥抱告别。最后,他们向着列队的兄弟们和营房敬礼。坐上送行的车辆,向战友们挥手告别,大家也挥手致意。

点响送行的鞭炮,看着车辆消失在茫茫雨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