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453期>正文

三株柚树的奥秘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忻昊  日期:2022年10月10日

在试验过程中,吴良泉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最初,我们的研究采用的是项目制,参与人员少,我和学生只能阶段性地在平和开展调研,难以长期扎根田野,实时获取生产信息,及时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他坦言。

在此背景下,2018年,福建农林大学国际镁营养研究所将这支研究团队扩充到10余名师生,在平和围绕蜜柚“减肥”开展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平和蜜柚科技小院雏形初现。

2019年6月,平和蜜柚科技小院于坂仔镇五星村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全省首批5家科技小院之一,也是全国蜜柚产业首家科技小院。

吴良泉被聘为平和蜜柚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包括他在内的8名福建农林大学教师(其中7人为科技特派员)带着研究生(每年常驻3~6人),在蜜柚科技小院开展工作。

要改变柚农们的种植观念并不容易。“做给柚农看!”科技小院通过果园流转,建立了一块长期定位试验(指在固定田块上多年连续进行相同处理的农业定位研究方法)基地,持续开展蜜柚优化定量施肥试验,并时常请柚农现场观摩。

基于这块基地,师生们测量出蜜柚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实际需求。吴良泉介绍道,以氮为例,在施肥量较大的情况下,每年每公顷柚树通过落花落果、修剪枝条、果实带走的养分为267公斤,但柚农每公顷柚树常投入1300公斤养分,多余的养分实际上并未被吸收利用。

五星村柚农赖国永的一个疑惑,也被科技小院成功解开。

他有三株柚子树生长在狭窄的田岸边。“没地方施肥,每次就在树冠下随意撒点肥料。没想到,这三株柚树反而长得比其他柚树健壮。”他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出于对根系分布与土壤营养的关注,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曾挖开土层,查看柚树的根系分布。他们惊奇地发现,用于吸收养分的须根主要分布在距离柚树主干20至80厘米处,这与当地柚农乃至师生们的原有认知有很大不同。

“柚农怕在树冠内施肥会伤根,习惯在树冠外延滴水线外施肥,导致肥料实际吸收利用率不高,肥料的大量流失也使原本已经酸化的土壤进一步酸化。”吴良泉说,得益于施肥位置与肥料用量更好匹配,那三株柚树长势更良好。

师生们扎根生产一线,也常常能在与柚农的交流中得到启发,细化研究方向。

“这叶片怎么黄黄的?是缺少什么元素?”“这是蜜柚叶片典型缺镁症状。”科技小院团队发现,柚农使用的通用型复合肥中氮、磷、钾浓度高,过量施肥导致氮、磷、钾养分大量盈余,而蜜柚对镁等养分的需求却被忽视了,且过量的氮、钾肥施用和土壤酸化进一步加剧蜜柚缺镁。实际上,镁对于蜜柚生长大有裨益,能促进光合作用,利于糖类物质运输,增加单果重和甜度,使果皮厚度更薄、色泽更好。

为此,科技小院团队提出“‘减肥’压酸,补镁增效”的蜜柚绿色提质增效技术——根据蜜柚根系生长分布和养分需求规律,改变施肥位置,并在萌芽期、稳果期、壮果期、采果期根据不同的养分需求定量施肥,严格控制氮、磷、钾肥尤其是磷肥的使用量,同时适量补充镁肥。

赖国永按科技小院倡导的种植方法,管理自家500多株柚树,每年可节省7000多元肥料费用。更重要的是,“柚子长得好,不愁卖,收购商到果园一看,现场就转账收购,一分钱没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