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转型发展蹚出新路
在福建西蝉木业生产车间,生产线开足马力赶制刨花板。经过六年发展,公司已迅速成长为全市乃至全省刨花板行业的龙头,年产刨花板30万立方米以上,总产值超6亿元。
近年来,平和几乎从零起步,不断做大做强木业产业,产业规模从2016年少数几家小厂,发展到如今的119家、年产值54亿元,成为全县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之一。十年来,平和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扩区升级,坚持不懈做大做强生态木业、健康食品、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由2012年的不到9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47.02亿元。规模工业企业数从2012年的72家增加至2021年的141家,其中,亿元企业由2012年的31家增加至2021年的66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6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霞寨镇“七彩稻田”喜迎第一个丰收年、秀峰乡阳光玫瑰葡萄成熟上市、芦溪镇“稻田蛙”订单不断……平和开展“退果还耕”“园改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成果已然显现。十年来,平和县坚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绿色高效发展,柚茶产业“比翼齐飞”,琯溪蜜柚持续保持全国县级柚类品牌、产值等六个全国第一;平和白芽奇兰茶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26.99亿元,跻身“全国茶业百强县”。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百香果、蔬菜等产业“百花齐放”,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县农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81.68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01.06亿元,增长23.7%。
南胜镇欧寮村河道里,橡皮艇载着游客冲进激流,瞬间尖叫不断……这个夏天,高温催热清凉经济,欧寮村游客络绎不绝,这正是平和全域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缩影。2021年,平和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2.09亿元,是2012年的3.09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36.5%提升至2021年的52.3%。此外,电商产业异军突起,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入选“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全国十佳、全国首批“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十年来,平和持续弘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优良作风,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等工作,开发我省首个“审管互动平台”,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提升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十年累计简化审批环节9716个、精简审批材料10760项,努力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