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青
晚饭后,我到平和宝善公园散步。宝善公园从去年年底开始重修,重修后的公园面貌焕然一新,除了增加好多景点设施,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新修了那条环绕整个公园内的跑道,蜿蜒曲折,如同仙女飘落的彩带。跑道宽两米左右,着成两种颜色,一边是深绿色的,另一边是绛红色的,如同一对亲密的情侣,相依相偎,缠缠绵绵,形影相随。傍晚来这里行走锻炼的人很多:有年轻美貌的少女,有牵手并肩的情侣,有上了年纪大爷大妈,男人们边走边甩胳膊作扩胸动作,女青年则边走边看手机,还不时快速在屏幕滑划回复微信,一位大妈口袋里的小音响正在播放潮剧,更有那些像泥鳅般的小孩,或骑着小自行车或踩着溜冰鞋,在行走的人群中穿梭。
跑道边,树荫中……公园许多角落隐隐传来悠扬的音乐声,有的在引吭高歌,有的伴着音乐做健身操,有的在跳广场舞。忽然,一阵美妙的音乐把我吸引住了,“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啊……”这是大家所熟悉的台湾民歌《高山青》,又叫做《阿里山的姑娘》。我离开跑道,循声穿过一片小树林,来到一个广场上,只见一群美丽的姑娘正在跳广场舞,她们身着美丽的舞衣,伴着美妙的音乐,踩着轻快的舞步翩翩起舞,“啊……啊,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哪绿水绕着青山转……”,广场西面矗立着八尊平和乡贤的石雕像,似乎也在默默欣赏少女们精彩的舞蹈。我想,这些“阿里山的姑娘”也许并不知道,那些石雕像中,其中有一位正是她们家族的保护神——阿里山的通事,一位舍身取义的英雄,平和大溪人吴凤。
相信许多人都知道,台湾有一座名山叫阿里山,风景优美,山高林密,那里住着一支叫做“邹族”的少数民族同胞,他们在大山里生生不息,主要靠狩猎为生。清晨,他们在鸟鸣声中迎来阿里山的日出;黄昏,他们在绚丽的晚霞光里送走夕阳;云海,似万顷波涛翻滚在他们的身旁,红桧、扁柏、铁杉,姬松,一株株古木参天;日出、晚霞、云海、古木,蔚成阿里山四大自然景观。
清朝道光年间,四岁的吴凤随父亲从平和到台湾谋生,长期住在阿里山下。1683年,清朝政府把台湾纳入中国版图之后,在台湾原住民地区设大社、小社,并在每个社里设立“通事”一职,负责管理原住民与汉人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及向清政府缴纳差饷。吴凤出任“通事”后,办事公道,关心民众,很得当地人拥戴。由于原住民主要是靠狩猎来维持生计,所以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无畏的勇气,为了生存,为了祭祀神灵,他们在长期的历史环境里,形成名为“出草”的陋俗,就是每年都要杀外族人,用一男一女的外族人的人头来祭祀山神。吴凤担任“通事”以后,不忍看他们滥杀无辜,每年他们要“出草”时,吴凤都推说找人不易,劝说他们不要杀人,用牛头代替人头祭祀,头几年邹族人还能勉强接受,可是几年以后,他们再也不听吴凤的劝告了,吴凤知道自己再也无法阻挡原住民杀人祭祀强烈要求了,于是考虑再三,决心舍身取义,感化他们,答应他们在某日某时某地可猎杀一个穿红衣戴红帽的行人。到了约定的那一天,出草人果然见到一个穿红衣戴红帽的行人,于是蜂涌而上,先用弓箭射倒他,然后砍下他的头颅准备回村祭祀,这才发现死者正是他们爱戴的吴凤,吴凤舍身成仁的义举,感动了阿里山的百姓,许多人都伤心落泪,后悔不已。从此,邹族等原住民便开始废止这种杀人祭祀的陋习了,逐渐从蛮荒走向现代文明……
望着吴凤的石雕头像,看着少女们的轻歌曼舞,我不禁浮想联翩: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会出现许多为国家、为人民的英雄,他们总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或力挽狂澜,或英勇献身;他们是值得我们深深的崇敬和怀念。我们不应历史虚无主义,不仅不能忘记他们,更应该让他们那种忧国忧民,舍身取义的精神代代相传。不忘历史,开创未来,青山处处埋忠骨,革命先烈的精神像高山上的松柏四季长青,中华民族历史就像长江黄河一样源远流长。
我为平和有这样一位乡贤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