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后一村到“第一村”
我的老家在霞寨镇大湖村交洞组,位于霞寨镇的最南端,与国强乡毗邻,距离国强乡岩坑村闽潭组只有三公里之遥。老家四面环山,二十几户人家散落在一个微型盆地里,如同处于“洞”中,故名叫“交洞”。以前,从县城到老家,都要经过闻名遐迩的橄榄坑公路到镇上,再沿着花溪迤逦而下才到达,交通极为不便。老家交洞组便是霞寨镇南边名副其实的最后一村。
老家对面有一座险峻的大山叫水尖山。孩提时经常听同组的老游击队员赖山河讲水尖山战斗的故事——在解放战争时期,陈天才带领十几个游击队员跟一个连的白匪军周旋,最后上了水尖山。因为水尖山像一把三棱尖刀,易守难攻,白匪军从靠近交洞组一边陡峭的山脊强攻了一阵,受到游击队员的顽强阻击后丢下几具尸体,就不敢再进攻了。最后,趁着夜色,游击队转移到了云霄与诏安交界的乌山。
赖山河是十几个游击队员中年纪最小的,当时只有十六七岁。他讲的故事就是我们最好的幼儿教育课,不仅使我们十分敬佩这些为革命不怕牺牲的游击队员,而且也让我们对水尖山、对老家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交洞组的小孩都要走近两公里的山路到村部所在地的深度组去上小学。那时,小溪上要是有一座桥,让我们不用趟过河去上学,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哪里还敢奢望有公路呢?
走山路去上学,我们怕的不是累,而是阴暗所带来的恐怖,以及经常遇到的毒蛇。
我和二哥是同一年入学,而且坐同桌。有次下午放学,轮到我和二哥值日,回来时天色已渐暗。当时,羊肠小路很窄,树林还很茂密,小鸟们已经停止了白天的喧闹,四周静得只剩下我们俩的喘气声。走到半路一个大拐弯时,我们都感到很害怕,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因为拐弯的深处,即使是有阳光的中午也有些阴森,更何况天快黑了。我们就不由自主地跑了起来。我胆子小跑在前面,因为我怕走在后面好像会有人在追。
跑着跑着,突然有一条手腕粗的大蛇横亘在路中间。“刹车”已经来不及了,我便顺势跳了过去,跑在后面的二哥因为视线被我挡住,差点就踩到它。好在大蛇太长,不见首尾,无法反身噬咬我们。跑出大拐弯,胸口还扑扑直跳。
每个上学的孩子都很讨厌这个大弯。要是能在大弯架一座桥该多好啊!当然,这是异想天开的事。不过,我们可以从大弯外径取直开一条新路,高年级同学建议道。说干就干,大家利用周六下午劳动课,一吃过午饭就兴致勃勃地来开路。大家从大弯外径两端同时进行,路几乎是垂直往下开的,到最低部的小山涧处汇合。一个小时的奋力攻坚,新路终于开通了。虽然很陡,但大家还是很兴奋。一开始,大家因为新鲜,有的同学也因为怕大弯阴暗,都走新路。但是,因为实在太陡了,下雨时根本无法行走,而且走起来特别费劲,走的人越来越少,最终就废弃了。
哎,要是有一条大路该多好啊!就不用这样战战兢兢地走阴森逼仄的山路了。
我们在路上最常遇到的人就是邮递员。邮递员叔叔推着自行车,后架上驮着一大袋的邮件。路比较平坦的时候,他就骑上一小段,但大部分时间,他得扛着自行车。当时“永久”牌的自行车很沉,再加上邮件,大概得有六十公斤重吧。夏天的中午,看着邮递员脸颊上直往下淌的汗水和湿透的衣服,我真希望他不用扛着车,而能在宽阔的大道上风驰电掣地奔驰。
从国强乡经过闽潭到三五村的公路,在建国后不久就已经通车了;而从霞寨镇到大湖村深度组,也因为建了深度水电站需要运设备而修了简易的渠岸公路。可是,处于闽潭与深度之间的交洞却迟迟不通公路,成了死角。
老游击队员赖山河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建议把这五公里的公路连接起来,但都因为“价值不大”而被否决了。后来,有几次我们看到测绘人员在测量,就问他们是不是要开公路了。他们就说,快了,快了。
可是,盼啊盼,从小学盼到中学,还是没有修公路;从中学盼到大学,还是没有修。记得当时要去镇上邮局领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扛着自行车走一段田埂,再小心翼翼地趟过河到水渠边上,沿着白沙水电站一米多的水渠岸骑一公里多才到公路。直到大学毕业后好几年,从深度到闽潭的这段约五公里的公路才连接起来,这时距离我刚上小学已有二十个年头。盼了二十年的公路通了,再也不用扛自行车过田埂了。虽然盼的时间有点长,但交洞人都激动不已,毕竟,没公路的那一页永远翻过去了。从霞寨集镇到深度水电站的公路毕竟是利用水渠岸修的,宽度很有限,也没有浇筑水泥或柏油,坑坑洼洼。然而,没几年政府就把它改成了水泥路。
水泥路一通,我们的心也就“安分”了。每当看到公路上急驰汽车,我感受到了公路畅通带给老家人的便利,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
谁曾想,“好戏”还在后头呢。
前些年,随着云平高速实施,穿过水尖山新建隧道就从我老家门口经过,而且“霞寨国强”出口就设计在我们交洞组,真不敢相信,真太让人兴奋了。
深处旮旯里的小山村通高速了,这在十年前谁敢想象呢。过去,开车从平和县城经过橄榄坑到老家,要一个钟头左右;现在,从县城上高速,往坂仔,穿过联建隧道,只要十几分钟就到老家了。老家交洞村从霞寨镇南面的最后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一下子就成了进入霞寨镇的第一个小村。
开车从“霞寨国强”出口出来,老家小村尽收眼底。蜿蜒流淌的小溪,绿叶掩映中的白墙,沁人心脾的柚香……老家变得如此可爱。我不禁心潮澎湃,山乡巨变,我们赶上一个幸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