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443期>正文

关于“灌肚猴”说法的由来

作者:⊙朱锦河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张艳珍  日期:2022年08月01日

早些年,闽南农村地区常有“灌肚猴”一说,就是把那些大量饮用茶水的人的行为称之为“灌肚猴”。现在年轻一代人听到“灌肚猴”的说法却一脸茫然,心存疑惑:难道自己的肚子里会有猴子吗?为什么大量饮用茶水被称为“灌肚猴”呢?其实,老一辈的说法是有一定的由来的,请听我一一道来。

早年,我们闽南地区农村除了播种早稻和晚稻,还播种一季小麦,就是在秋收以后,在稻田里秋耕再撒播小麦,等到第二年三月就可以收割,这样农民可以多收一季的粮食,增加收入。

小麦播下以后,不久就发芽长叶。等到麦叶长到四五寸高,麦地里常常会出现一种害虫,它们白天隐藏在麦苗根部的土壤中,晚上偷偷钻出来咬断麦苗,蚕食叶子,这种虫子对小麦危害极大。农民如果发现麦苗被咬断,常常在靠近那棵麦苗根部的土壤轻轻地挖,可以挖出一条一寸多长的虫子,这种虫子农民们称它为“肚猴”,也称之为“肚成”,北方却称之为“地老虎”,对小麦收成影响极大。刚解放那几年,农村还比较贫穷落后,农业科技还没有在农村推广,许多农民也根本无钱购买农药消灭害虫,只能采用往麦田里灌水,让水灌满麦田,漫过小麦根部,让麦田浸水一天一夜,就这样,那些躲在土壤中的“肚猴”大多被水活活淹死,没有死的也只好钻出土壤,浮到水面“束手就擒”,这种灌水消灭害虫的做法农民称之为“灌肚猴”。

因为往麦田里大量灌水和人们大量喝水有些相似,后来大人们就把晚辈大量喝水的举动戏称为“灌肚猴”。这就是我们闽南地区“灌肚猴”说法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