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441期>正文

我爱母亲河——花山溪

作者:平和县育才中学 八年级 3 班 林佳莹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忻昊  日期:2022年07月18日

家乡的花山溪,发源于平和双尖山东北麓,由北向南流经霞寨、国强,转东北经坂仔、小溪、山格,出山格宝丰洪濑口与南靖荆江相交,汇成九龙江西溪。她是家乡平和的母亲河,是平和儿女的摇篮,每一个平和人都从心里深深地爱着她。

“耶啰耶,载谷载米下双溪。双溪没旱路,按水路,水路遇到贼,贼查埔,贼查姆,上我们的船,打我们的鼓,吃我们的新米饭,配我们的旧菜脯”,这是我打从记忆起常常听爷爷奶奶吟唱的一首闽南话的古老童谣,也是一首摇篮曲。从听这首童谣起,我才知道原来家乡那条与我朝夕相伴,让我魂牵梦萦的小河叫花山溪。爷爷对我说,在他们小的时候,花山溪是一条可以撑杆划船的河流,那时,河水清澈见底,纯净得看不到丝丝的污染,更可以看到水中的鱼儿在水草间追逐嬉闹,趴在石壁上的河螺悠闲地睡懒觉。天气炎热时,人们直接下河洗澡游泳,可别提有多爽啊……听着爷爷的描绘,我陶醉其中,仿佛也回到了那个美好的时代。

可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打破了我美好的梦,那只是我爷爷心中的小河。到我爸爸这一辈,在他童年时还可以下河摸田螺,捉三斑鱼,捡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可惜好景不长,这种情景也仅仅定格在爸爸童年时代的记忆里。渐渐的,当我们穿在身上的衣服越来越漂亮,住的房子越来越高档,开的车越来越豪华的时候,我再也见不到我爷爷爸爸童年时母亲河的样子了,爷爷、爸爸心中的小河越流越远了……在我童年的时候,只见花山溪的堤坝已残缺不全,沙石料场违规乱建,河水臭气熏天,流淌着的母亲河不再有往日欢快的笑声,而像一个迟暮老人在无奈地呻吟与流泪,流出的眼泪有黄色、黑色、白色、红棕色,河面上漂浮着造纸厂排出来的水泡悬浮物,漂浮着漂染厂排出的七色杂物,漂浮着各种各样的农药瓶,河床的石头上满是养猪场、养鸭场排出的化粪池污物,甚至还有人直接把生活垃圾倒进河里,一幕一幕让人作呕,让人触目惊心……可怕的是,人们依然没有收手,肆意践踏着大自然母亲给予的自然环境。每当我看到这些,我都会很痛心,当年父辈口中的小河能下水游泳,能抓鱼摸虾,能淘米洗衣,这样的场景何时能再重现?

所幸的是关于花山溪综合整治的问题,这几年来已引起人们的百般重视,各级领导和民众,都在为自己的家乡,为养育平和人民的母亲河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推动平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改善民生。

自从开展环境整治活动以后,人们渐渐地意识到了水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参与到整治活动中来。前不久,我县召开“花山溪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会议上,县委县政府要求人们“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持续推进花山溪流域“退果还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治理水土流失,从根本上制止对花山溪水源的污染,推进花山溪治理,共同守护生态家园。县长黄永健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平和花山溪整治实践”》为主题,专门为各乡镇长、教育局工作人员以及各中小学的校长和学生代表,讲述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名级各部门、各乡镇纷纷行动起来,大力开展花山溪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工作,广大党员干部,种植户、中小学师生自觉带头行动和宣传,落实做好化肥减量增效,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平和家乡作为“中国柚类第一县”,当前蜜柚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问题,全体干部职工为共同拯救我们的蜜柚果园,共同守护好“子孙工程”,争做环境保护的“明白人”,绿色发展的“践行人”,生态平和的“代言人”,把自家果园建成生态果园,成为本村化肥减量增效的“标杆人物”,勇敢地向群众说“向我看齐”,引导群众认清“种好柚、卖好价”的内在逻辑,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化肥减量增效,人人享有生态文明成果的良好氛围。

千百年来,人们择水而居,依水而荣,与水为善,视水如生命。现如今,在建设“同治花山溪,共享平和美”的号召下,平和人民必须努力向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目标迈进,不停挥洒自己的汗水,努力让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我由衷希望全体平和父老乡亲切实增强爱水、护水意识,共创“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

我爱家乡花山溪,我爱母亲河。 (指导老师 张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