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439期>正文

五寨乡:整乡推进全面发力 绘就乡村振兴“全域图”

作者:☉张芯昕 林泽霖 吴宛霖 文/图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忻昊  日期:2022年07月04日

平和县五寨乡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在产业、文化、生态等多方位全面发力,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整乡推进,绘就乡村振兴“全域图”。

勾勒生态宜居图

日前,在五寨乡前岭村,村主干道实现“白改黑”,沿着平整美观的村道往里走,两侧民房外墙一幅幅饱含乡村元素的3D彩绘活灵活现。半圆形土楼——楼仔坪修葺一新,土楼内一层设置文化展厅、人才驿站,二层即将改造成供游客居住的民宿。“后续我们还将把这个土楼发展为学生研学基地、写生创作基地等。”五寨乡党委副书记陈君武说。

结合浓厚村庄文化,前岭村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在前坂组,连片的老旧房屋已经改造成了休闲小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在岭头桥,桥下溪水潺潺,岸边杨柳依依,新建的仿古护栏和凉亭倒映在清澈溪流中,呈现出一幅诗情画意的乡村美景。“现在村庄环境越来越好,休闲娱乐设施也越来越多,我们在空暇时间都会到公园、河边散步,心情很舒畅。”前岭村村民庄淑芳高兴地说。

“保留乡土气息、保存乡村风貌、保护乡村生态系统、治理乡村环境污染”,五寨乡以此为行动指南,致力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方面抓环境整治,将农村垃圾治理有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一方面夯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镇区道路改造、裸房整治等民生项目;此外,还完成生态水系建设、人工湿地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水库防汛等生态项目。

画好产业振兴图

“今年马铃薯行情不错,我家90亩地共采收马铃薯36万斤,收入54万元。”马铃薯种植户黄明荣告诉记者。

产业种植结构调整,是五寨乡优化产业发展的举措之一。优美村、侯门村改造后的农业种植基地,采用“水稻-毛豆-马铃薯”+“毛豆-水稻-毛豆”的轮作模式后,有效提升了经济效益。目前全乡共有1700亩的土地采用这种轮作模式,轮作土地一年亩产值12500元以上。

除此之外,五寨乡还充分挖掘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建设5个村(社区)退果还耕项目,在寨河村、侯门村、新塘村和五农社区等地新增耕地面积491.55亩,全部用于种植粮食作物,预计今年粮食种植面积将超过3000亩。同时,优化品种结构,改单一种植为多元种植,引进种植百香果、木瓜、青枣、芭乐等6000多亩特色水果,并通过“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

据悉,五寨乡现有8家农产品初加工企业,73个农民合作社,1个专业化农业市场,51家家庭农场,涌现出好果佳、天然雅园、东湖等一批百香果、蜜柚销售品牌。

描绘全域旅游图

位于五寨乡的洞口陂窑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者研究历史、广大民众了解克拉克瓷文化、青少年学习历史的重要基地。“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推进农文旅三产融合,致力打造‘农业+文化+旅游’新业态。”五寨乡党委书记陈志平说。

围绕“古韵瓷乡·魅力五寨”主线,五寨乡积极整合寨河村“海丝”源头文化、埔坪林氏大宗涉台文化、侯门村“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第一合作社旧址”、新塘村“红军洞”等红色文化和优美村阳明传习堂家风家训馆文化旅游项目,再加上前岭村楼仔坪土楼、乡村彩绘和寨河村神秘土楼的特色旅游资源,五寨乡迎来了一批又一批远道而来的游客,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张芯昕 林泽霖 吴宛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