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439期>正文

烈士陈天德的革命事迹

作者:⊙陈民安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忻昊  日期:2022年07月04日

陈天德,大芹山下郭坑(现平和县国强乡三五村)人,是我的爷爷,提起这个名字大家会感到陌生,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爷爷没能活着看到新中国成立,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二是爷爷他虽然是1928年郭坑农会组织领导者,但更多的时间是在内山传播革命火种,做隐蔽的革命工作。

爷爷是一个朴实的农民,历史的机缘促使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朱积垒同志回到平和县九峰、长乐,成立了平和县农民协会,开展革命运动。爷爷年纪较大,见识较广,当他听到平和农会宣布实行“三七减租”后坐不住了,认为农民协会是为贫苦农民做主的组织,陈家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便连夜直奔九峰找到朱积垒。平易近人、满怀革命豪情的朱积垒,听爷爷痛诉苦难家史,控诉乡绅恶霸罪行后当场答应为陈家报仇雪恨,紧接着朱积垒语重心长地对爷爷说:革命不是报一人一家的私仇,只有推翻地主阶级这个仇才算报了。虽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些革命道理,但爷爷却铭刻心中,回家后把这些革命道理讲给家人听,大家听了后个个摩拳擦掌,决意参加革命。

根据朱积垒的指示,爷爷几兄弟(三叔公陈天才,四叔公陈清泉)马不停蹄地分头到乡里乡外的贫苦农民家中做革命宣传工作,发动大家参加农会。功夫不负有心人,1928年初郭坑农民协会正式成立,爷爷被推举为农民协会会长。1928年三月初八,中共平和县委领导组织“平和暴动”,打响了八闽革命第一枪,当时郭坑农会没有接到参加暴动的通知,当得知朱积垒带领农友攻打县城的消息后,爷爷和叔公等农会成员带上“家伙”翻山越岭走了50多里路赶到了九峰欲参加行动,可惜晚了一步,参加暴动的农友已撤出县城。虽然没赶上参加这次暴动,但“平和暴动”给郭坑农会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课。

“平和暴动”后,国民党反动派的活动更加嚣张,郭坑农会只能按照县委领导的指示去做工作,就是运用交朋友串亲戚的办法去发展会员、壮大农会,改公开的实行“三七减租”为发动群众以次充好交粮租和拖欠粮租的方法来达到抗租减租的目的,同时郭坑农会主要骨干分别深入相邻的安厚、大溪、坂仔、霞寨等乡镇的保甲联络、宣传、发动使农会组织在平和的山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由于大家的不懈努力,郭坑农会做出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如果没有枪杆子,革命工作的开展还是受到极大的限制。认识到这一点,爷爷在一次会议上说:陈彩芹、杨文元来郭坑时,曾要我们搞武装,之后他们送来的枪支,虽被反动派截走了,但我们自己还得想办法搞枪支,建立革命武装。这个建议(爷爷身体比较虚弱,三叔公年轻力壮,具有革命理想又有革命热情、革命本领,1930年后郭坑农会的领导实际上就由三叔公接替,所以爷爷提的是建议)立即得到农友们的赞同。从此,大家的心思便放在了如何搞枪支建立革命武装这一工作上。

不久,郭坑的武装队伍己初具规模,但该怎么行动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找红军”——大家形成共识后三叔公率领着农会骨干们便到云霄、平和的小溪等地打听寻找红军。

1932年春,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时,一只眼睛已失明的爷爷和曾哈以农会正副会长身份到漳州见到了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王占春同志,王占春同志听爷爷汇报郭坑农会工作后要求农会继续筹建革命武装,等候红军的进一步指示。有了红军的撑腰,大家对内山的革命更有信心,革命热情更加高涨。

爷爷从“报家仇到报阶级仇”的思想转变和升华,是在中共平和县委书记的启蒙下,在各级党组织的教育和指引下实现的,所以从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我们全家都参加革命,活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坚决不能动摇。”这是爷爷立下的家训更是爷爷革命一生的写照!

爷爷是1940年牺牲的,老人家虽然离开我们80多年了,但他那“对党忠贞不渝”的优秀品格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子孙后代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