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433期>正文

豆 芽

作者:张香梅 文/图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忻昊  日期:2022年05月23日

豆芽,也称豆芽菜,是各种豆类种子培育出可以食用的“芽菜”,也称“活体蔬菜”。豆芽品种丰富,营养全面,是闽南地区常见的蔬菜。

豆芽在中国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豆芽,是以黑大豆作为原料。

《神农本草经》中,把“大豆黄卷”列为“中品”,记做法说:“造黄卷法,壬癸日(指的是冬末春初之时),以井华水浸黑大豆,候芽长五寸,干之即为黄卷。用时熬过,服食所需也。”早时豆芽首先是用于食疗,其次用于道家养生。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这就是四季最顺应天时的食物。

嫩嫩的豆芽小小的,透着一股最顺应了春天的生发之气。

从我记事起,豆芽已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主要食材,老百姓餐桌上一道最普通不过的蔬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经济实惠,爽口耐嚼,香味悠长的家常菜豆芽,是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喜欢吃的菜品之一。

外婆在世的时候,是生豆芽的行家里手,生出来的豆芽,长型的,根嫩而粗壮,没有根须,没有毛胡子。

豆芽虽然只要用少量的豆子和水就能生出很多的豆芽菜,美味又可口,经济又实惠;但是生豆芽的工序、环节却一个也不能少,稍微不注意就会影响到豆芽的质量和口感。

生豆芽通常有选豆洗豆、烫种催芽、换水养芽、起盆洗芽等几个环节。

外婆说,一但沾上荤腥,豆芽就会烂掉。生豆芽,是一项细活儿,除了要有耐心外,使用的容器和覆盖物一定要用开水洗净后方可用,培育过程一定不能见光。

记忆中,外婆会先舀出一大碗绿豆,摊在圆簸箕上,一粒粒过筛,捡出个头瘪的、形体烂的豆子后,把大小匀称颗粒饱满的豆子洗净放进木桶,再起火,烧一锅开水,等水晾凉至似烫又不烫手指时(约50度左右),接着倒入装好豆子的木桶里,适当搅拌豆子,约5分钟后,盖上盖子焖过夜。

等到第二天,豆子就会冒白头,等到白头冒齐后,装豆子的木桶换上有孔的圆竹筐,清水一天淋三次,淋水时水量宜多不宜少,豆芽淋到位后,及时盖上拧干的湿布,再放块土坯块儿或者砖头,隔一两天,再用温水淘一次。这样长出来的豆芽长短整齐,胖瘦均匀。

反复数次,豆芽生到5-7天左右,就长得差不多了,用温水淘洗,用簸箕簸皮后,去掉豆芽根须,就可以随时食用了。

食用时,既可以调着当凉菜吃,又可以炒着吃,还可以熬汤。

外婆最拿手的有凉拌豆芽和炒合菜,洗净的豆芽、韭菜,放入加水烧开的锅中焯熟(大概一分钟),捞出后过凉开水,加入适量的香油、食盐、蒜末、味精等,拌匀后,加一点红椒丁配色,一道清爽可口的凉拌豆芽即可食用;炒合菜,在锅中先倒入适量的油,加两个打散的鸡蛋,炒熟装盘,热锅加油,加入胡萝卜丝翻炒均匀,倒入豆芽炒熟,加入适量的食盐、味精、葱花翻炒均匀,一道美味又营养的炒合菜即可上桌。

可能是受外婆的影响,爱屋及乌的我,也会在春暖花开季节,时不时地来上一份豆芽菜,毫无悬念的:桌上最先净盘的,总是那道豆芽菜,其风味独特、清香脆嫩,深受爱人和孩子的喜爱。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的豆芽,吃法越来越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中国特有的一种美食文化而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