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芹山上的诗行
如果说,有一方净土,在峰峦叠嶂高处,一片片种植规整的茶园,在晨昏日暮里如碧波万顷,像诗与远方的传说;如果说,有一座以“石鹰宫”命名的庙宇,像志在高远的雄鹰展翅,飞翔于山峰之巅,像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个性;如果说,有一个红军洞,掩映于花草树木的山涧深处,沿途一簇簇杜鹃花迎风怒放,像历尽风雨见彩虹的美丽芳华;如果说,还真有这么一处地方,汇聚了上面所描述的美好景致,那你想不想也去看一看呢?
二月底,在春天探头探脑的季节,多日淅沥寒雨后的一个晴日,相约平和县大芹山采风的一群人,从省道行进几十公里后自九峰路段左拐,在蜿蜒山路上继续盘旋而上十几公里后,开始停车步行,在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寻觅春天的身影。一渠渠布满各个山峰的茶园,呈梯田形状层层叠叠,如螺旋指纹般星罗密布,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像一汪汪深潭里的碧浪,在天地间一圈圈荡漾开来。坐落在其中一座山峰上端的“大芹山庄”犹如一颗镶嵌在碧浪中的明珠。在花香鸟语、窗明几净的屋内,热情的主人为我们奉上精心制作的“白芽奇兰”茶。茶香袅袅,满心惬意,轻轻抿上一口,淡黄色清亮剔透的茶汤,顿时在唇齿间释放出一股股浓郁的芳香,直钻心底。
遁着其中的一座直指蓝天的山脉,不断拾阶而上。沿途几百个陡峭的台阶,沿山势逶迤而上,每一级石阶皆打磨得细致平整,一个个莲花造型的路灯挑在蓝天下。此时阳光正好,不冷不热,伴随微风拂面,像青翠的柳条拂过清澈的水面,令人神清气爽。渐渐有建筑在大山的拐角露出突兀奇特的一角,向往中的石鹰宫露出其神奇的面容。这座始建于明朝年间的寺庙,坐落于一形状奇特的巨大岩石下方,供奉其中的观音神像慈眉善目,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庙宇在重新修缮后焕发出古香古色的精美。庙宇前方,竟然有近百平米的开阔平地,四周用栏杆围起,宛若一座悬在半空中的建筑。庙宇上方的巨石犹如振翅欲飞的雄鹰,以一种永不服输的姿态,正俯瞰大地。
继续往更高处攀登,又翻过两座山峰,感觉好像已经站在大芹山的最高处, “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自然地跃入脑中。此时的大芹山脉目之所及,四周低矮下去的山峰形态各异,大自然赋予这里的山峰、岩石、芦苇、花草,像画家笔下精心勾勒出的一幅幅精品, 每一道坚定的山脊,都映衬着蓝天的辽阔,每一朵山花的浪漫,都珍藏着大芹山的灵魂。沿着一条隐蔽于山林茂密的台阶,寻觅到隐藏于一巨型岩石形成的洞穴——红军洞,从一方小洞进入,只见里面竟有可容纳几十个人的空间,可做饭可休息可躲避敌人的追捕,有工人正在修整外部的一些基础设施。当年红军把大芹山当作一个革命的据点,在此抛头颅洒热血,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迎来辉煌的胜利,开在红军洞周围的杜鹃花犹如曾经的红色岁月记忆,鲜艳夺目,灼灼其华。
翻阅过往,大芹山脉因为山高地偏曾经是贫瘠荒凉的地方,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本地村民和外地乡贤不断地投资建设和原生态资源充分开发,天然生态的白芽奇兰茶园、矗立于半空中的石鹰宫、掩映于花草树木间的红军洞……一个个就像书写在大芹山上的诗行,焕发出新时代新农村的无穷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沏上一壶茶,或静捻时光,或放逐情怀,于心旷神怡的境界里,可渐渐忘却,许多尘世的烦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