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寺
灵通山狮子峰下的朝天寺,因地处偏僻,加上道路狭窄,来此处游玩要颇费一番功夫。
朝天寺旁边曾经是石寨小学,校门是由两块天然的石头形成,一大一小的两块石头相聚四五米,刚好留作通道,成为“天然石门”。石寨小学热闹时曾有一百多个学生,后来生源逐渐减少,最少的一届只有六个学生,最后一届毕业生只有十个学生。2008年并校到镇上的壶峰、壶仙等校。如今的校舍已作为村委会的办公场所。楼房依旧,唯不见莘莘学子。从这所学校走出去毕业于福州大学的研究生吴汉钦感叹道:这里背靠灵通山,三面环山,地势高耸,是个登临望远的好地方。
昔日学校只有一个代课老师,而且要跨三个年段复式教学。孩子们也没什么作业,非常的轻松,老师总让高年级的孩子教教低年级的孩子。闲暇的时候,孩子们总在课堂上折纸飞机,在自己抽屉里斗蟋蟀,甚至在老师的柜子里养鸟。自习课,孩子们更是玩得翻天覆地,老师从来不拿戒尺打人。
沿石寨小学旁那条石阶往下行走,大约两三分钟就到达千年古刹——朝天寺。这座寺庙矗立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之上,这块岩石形状像大蟒蛇的蛇头,俯视可察看地形地貌,仰视则观天望月,故名“朝天寺”。相传,“朝天寺”匾额还是乾隆皇帝亲笔所提。
朝天寺旁那条溪涧从高处奔腾而下,四时不绝。每到夏天,男孩子们便泡在山泉水里,互相打闹嬉戏着,女孩子则掩面而过。长大后,无论天涯海角,清凉的泉水都烙在他们记忆深处。
蟋蟀在鸣叫着,孩子们聆听着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还争先恐后爬到树上去捡蝉蜕,蝉蜕是中医的一味良药,用它还可以换钱的。偶尔,会有孩子不小心擦破了皮,就直接从书包里撕张作业纸捂住伤口,回家后难免受到父母的责罚,却一副无怨无悔的样子,让人生疼。
朝天寺下方还有一个白花寺,白花寺建在一个形状如青蛙的大岩石下,旁边一个天然石洞连接两寺,孩子们穿梭其中,乐此不疲。据说这里住过红军,是游击队秘密的宿营地和通讯联络点。
时间过得真快,当年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如今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然而,这些远行的游子不经意地蓦然回首,却发现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们能够如此的刻骨铭心,如此的深入骨髓。寺庙与学校、居士与学生、高山与流水、清泉与溪涧、春雨与夏蝉、秋风与冬笋、荔枝与桃子、钟声与书声、石头与石洞……都是一幅幅世间最自然、最生动的、无可替换的画面。
2022年元旦,平和作协到朝天寺采风,大家踏着蜈蚣路,迈着轻盈的步伐踱进寺庙,居士泡着新鲜的“七叶胆”茶叶,笑容可掬地招呼大家。
那天在白花寺,遇上庙里的居士正在挑拣着刚采割回来的韭菜。石寨的韭菜是出了名的,炒着吃,异常的香。我们带回几把韭菜,吃起来还真的有异平常韭菜。这一景一物似乎都有异常的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