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412期>正文

芦溪镇深入开展“六比一看” 构建美丽新芦溪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庄玮  日期:2021年12月27日

核心提示

今年来,芦溪镇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百姓幸福感为使命,以深入开展“六比一看”为契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乡村旅游、农业结构调整、民生服务保障等各项目标建设,各项事业红红火火,全力构建美丽新芦溪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可完成财税收入25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102.2%;规模工业产值完成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3.3%;限上商贸突破1000万元。

百姓幸福感获得新提升

冬日暖阳,地处韩江流域发源地的芦溪镇到处是一派风和日丽的桃园景象,沿溪岸行走,从绳武楼景观工程逆流而上,天清水蓝,岸绿景美,让人忍不住慢下脚步。

记者在现场看到,从绳武楼往观光酒坊方向约200米,芦溪溪蕉路村段生态护岸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工人在搭建堤防模板,挖掘机在河道中清淤。施工负责人介绍说,正在建设的是蕉路村生态护岸改造的一期工程,改造河岸长度约274米,工程于今年11月份动工,投资约116万元,目前工程完成过半,预计2022年1月中旬可以完工。

“芦溪溪始终是我们芦溪镇建设宏图的主轴,我们矢志不渝抓住这天然有利条件,在沿溪两岸,围绕建设宜居美丽大芦溪家园而谋篇布局。”芦溪镇党委书记刘伟宏介绍说。随着蕉路村段生态护岸工程的实施,从植壁楼到绳武楼最后几百米就成了打通镇区休闲景观关键的“任督二脉”。工程完工后,从芦丰村丰作厥宁楼到蕉路村路下组来回共七公里的景观长廊将形成闭环,沿溪景观带就像一条珍珠项链环绕镇区,成为芦溪镇区最新最靓的美景。

此外,蕉路村蕉坑圩至路下道路亮化项目、芦溪镇蕉路村刘角尾体育广场及配套建设工程建设等都在有序推进,芦溪镇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扎实成效。

“让村庄美丽是篇大文章,让村庄保持美丽是另一篇大文章,”刘伟宏说,推进人居环境建设,芦溪镇一边抓建设,一边抓整治,芦溪镇在人居环境建设上坚持两手硬,全年共拆除“两违”45宗,共49367.3平方米;同时,全面加强排污管网建设,加大治污力度,坚决取缔违法违规养殖场,并加强建章立制,形成镇、村上下联动,一整套完善的卫生保洁机制保证日常卫生整洁,实现垃圾日清日洁不落地,村民卫生保洁意识和共谋发展意识共同提升。

蕉路村的村民叶农村说,乡亲们眼看着溪水一天天变清,生态护岸一节节逆流延伸,原本城里才有的花园式河滨美景如今出现在自己的家门口,早晚时分,乡亲们成群结对沿河边散步,别说心情有多舒畅。

集镇区的生态景观走廊是芦溪镇近年生态宜居做大“水”文章的一个窗口。今年来,芦溪镇还以深入开展“六比一看”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在为民服务上办实事解难题,着力谱写水系连通新篇章,打造百姓的幸福河湖。

民生项目交出新业绩

不仅在人居环境、乡村旅游、农业增收建设全力推进,芦溪镇在保障和服务民生建设上也不遗余力。该镇连城村打通了道路硬化最后一公里便是一个例证。

“这下好了,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道路泥泞和积水了,车开起来既安全又顺心。”日前,连城村弄猴至旦坑道路硬化工程竣工通车,当地村民汪初中高兴地说。

连城村旦坑组共16户,76人,是芦溪镇为数不多未通水泥路的自然村之一。原先2.5公里的山路坑坑洼洼,特别是遇到雨天,道路泥泞和积水,给当地村民的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该项目是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150万元,硬化道路2.5公里,吸纳周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劳动力20个,发放酬劳18万元。”连城村党支部书记汪阳光说,旦坑自然村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是芦溪镇退果还林和蜜柚高优品种改良的主要试点区,该项目竣工通车对连城村及周边村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路。

道路是基础民生工程,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今年来,芦溪镇以项目为抓手,全力谋划项目,通过积极向上申报项目,并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全镇各地民生项目持续开展,”芦溪镇宣委曾慧斌介绍说,芦溪全年完成硬化道路17.5公里、路面修补12公里。

百年大计,民生所系。今年芦溪镇民生工程遍地开花,共完成千人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及6个村农村饮水提升工程;完成东槐等4个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连城村弄猴至坦坑道路硬化项目、连益村后畲节约自然村屋后崩塌地灾治理工程、秀芦村红色文化旅游提升等;建成一批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漳汀等3个村幸福院参与全省五星级幸福院评定。九曲村流因桥危桥改造预计年底前可完成桩基工程。下一步芦溪镇将继续实施生态水系三期、芦丰至冬槐道路改造等民生项目。

乡村旅游迈出新篇章

在围绕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芦溪镇也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建设。

“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底蕴,我们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就等同于为乡村旅游打好基础,”芦溪镇镇长陈耀辉说,为念好芦溪镇旅游这篇大文章,新一届党委政府以更高的站位,通盘规划芦溪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构筑芦溪旅游圈。

据悉,围绕发展第一要务,芦溪镇将绳武楼、丰作厥宁楼、科山土楼群、成德楼等众多全国著名土楼与漳汀巡检司、陈氏宗祠等历史文化古迹,以及秀芦等地红色文化与芦溪特色山水进行有机整合,致力做好芦溪镇乡村旅游的大美文章。

位于芦溪东槐村科山自然村的土楼群保存完好,它们依各自方位建造,形似风车,被网友们亲切称为风车土楼群,目前已成为八方游客的新网红打卡地。

“为打造风车土楼群景区,我镇完成芦溪镇乡村振兴综合项目谋划工作,该项目已获得县发改局审批,项目总投资3.5亿元。”陈耀辉介绍说,今年来,围绕开发风车土楼群,芦溪镇下大力气进行项目研讨、规划、整治和开发,持续推进东槐风车土楼群沿线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东槐村、新村村、蕉路村旧村复垦,生态护岸建设,道路亮化及旅游道路路面修复等四个组合项目建设,目前约完成项目85%的工程量。

“今年是我们芦溪乡村旅游建设的一个关键年份,也是一个转折点,我们通过交通、亮化、绿化等一个个基础设施建设来串点成线,在深受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正是我们旅游业基础建设补课和苦练内功的时候。”陈耀辉说,芦溪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中国传统古村落芦丰村,有世界上最美土楼绳武楼,还有丰作厥宁楼、东槐陈氏宗祠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旅游名片,又有近年新崛起的樱花谷、奇石谷自然风光,以及正在挖掘的秀芦村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也必然推动芦溪镇乡村振兴的全面兴起。

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从芦溪镇区到东槐村是忙碌建设景象,行走在漳汀村是另一派丰收景象。在漳汀村东南面的千亩蔬菜基地里,绿油油的芦溪芥菜迎来收获季节,田间地头到处是采收的晾晒的芥菜。

“这批芥菜采收完,我们就要开始整田,栽种晒烟,”漳汀村党支部书记陈惠海说,这片田地一年要轮种3次,今年他家共种了4.5亩的芥菜,可为家庭增收两万多元;在漳汀,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有芥菜,通过水稻蔬菜的轮种,不仅改良了土壤质地,而且有效增加了农田收益,增加农民收入,全村仅种芥菜可人均增收接近2000元。

“今年,我们积极发动当地群众,把芥菜种植作为当地特色物产全力推广,作为漳汀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挂钩漳汀村的芦溪镇副镇长赖小能介绍说,芦溪芥菜是芦溪镇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闻名遐迩的芦溪咸菜就是用芥菜腌制而成的。芦溪镇的芥菜种植播种适期为11月,芥菜生长周期较短,从播种到采收只需30几天。“我们正在积极探讨如何更好地让芦溪芥菜走进全国各地商超,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赖小能说。

芦溪芥菜是今年芦溪镇探索今年农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改变芦溪近年依靠蜜柚单一产业饱受市场波动的被动局面,新一届党委政府从大民生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适宜当地的特色产业,在漳汀村等地大力实施“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立体循环农业,并在连益村、秀芦村等地实施“稻田蛙”等种养结合模式——上半年种植水稻,配套养殖虎皮蛙、田螺、鲫鱼;下半年则轮种芦溪芥菜、萝卜、莴笋等蔬菜,形成系统内物种共生、循环的生态绿色养殖模式。当前,芦溪镇共有8个村120亩农田发展“稻田蛙”生态立体循环农业,可直接带动农民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积极实践,打造过得硬、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大村带小村,以强村带弱村,逐步转变芦溪镇蜜柚种植的单一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乡村产业兴旺发展。”芦溪镇分管农业的统战委员叶长虹说。

党建引领迈上新台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全面提升全镇干部能力水平和工作积极性,芦溪镇出台干部考核办法,优化细化考核细则,提高干部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激励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考核干部就要做到以成效说话、请群众阅卷、让实绩挂帅。”芦溪镇组委曾明杰说,芦溪镇通过突出“量化”,对责任岗位进行分解细化,形成“58分岗位分+42分考核分”的量化分值,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的重要依据,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局面。突出“公开”,落实群众对干部年度考核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将考核办法予以公示,并实行工作业绩公示和考核结果公示,通过征求意见、谈心谈话、走访调研、民主测评等方式察德辨才。突出“评价”,采取工作纪实打分、日常督查评价、专项调研研判、平时收集掌握、重点督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一线近距离观察干部,以实地考察调研和多数群众的客观评价为定性依据,考准考实干部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应急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

今年恰逢换届年,芦溪镇党委紧紧围绕“组织严密、操作规范,平稳有序、万无一失”的目标,按照“五个100%”工作要求,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圆满完成18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新当选的112名村(社区)“两委”平均年龄较上届降低4.31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较上届提升10.28%,村干部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的趋势。

“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格人选标准”,刘伟宏说,换届期间,芦溪镇党委“下深水”进行调研摸底,提前化解5件矛盾纠纷,梳理排查17名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借助“村村响”、微信公众号、横幅标语等宣传方式,加大“一肩挑”“十严禁”政策宣传,组织229名村“社区”两委候选人签订纪律承诺、竞职承诺、辞职承诺;逐一开展走村入户、谈心谈话、民主测评,选举产生29名大专生、36名致富能人进入村(社区)干部队伍,着力推动村(社区)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