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掉队
秋日的秀峰乡龙岭村一派明亮整洁,四周青山滴翠,绿水环绕,红瓦白墙的新式洋楼依次排列在宽敞的马路两旁;村头村尾,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田地里金灿灿的柚果丰收在望。
位于与龙岩市永定区湖山乡交界的龙岭村,是平和县最边远的山区村,距县城有67公里。龙岭村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是闽南进入闽西的咽喉要塞,往南可直下平和、南靖,直望漳厦;往北经进入永定、龙岩。1928年“平和暴动”以后,这里就是闽西南革命活动的据点之一。村中至今保存两座“红色”的土楼——天水龙文楼和大坪楼。
走进这座圆形的天水龙文楼,“天水龙文”四个遒劲大字显现眼前,两旁对联分别为:天水长流分派渊源宗鲁国,龙纹献瑞飞腾变化上云霄。打量大楼,剥落的墙面、规则不一的鹅卵石,加上楼内这眼老水井,一股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这座始建于乾隆年间的土楼已有300年历史,除了几个房间破损,基本保存完好。三层26开间,最多可以容纳数百人居住,一楼单元式,二楼和三楼是通廊式的,一座土楼内兼顾通联与私密性,是理想的居住场所。谁曾想,这里曾一度成为军民反抗国民党的革命据点。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邓子恢领导的游击队经常在龙岭村一带活动,全村民众以村中土楼为革命的秘密据点,开展革命活动,村里许多青年都参加了游击队,仅天水龙文楼就有十几名青年参加游击队。这里群众基础好,群众的革命自觉性高,常年帮助游击队筹款筹粮,这里一度成为闽西与闽南的通讯联络枢纽之一。因而,这里也遭到国民党的忌恨,他们把龙岭村视为眼中钉,想一举拿下该村的革命据点。
1935年秋,国民党反动派率部围攻龙岭村,他们把村中的天水龙文楼和大坪楼团团围住展开强攻。但由于土楼非常坚固,内外两重加封铁皮的厚厚大门,加上楼内居民殊死抵抗,他们凭借铁铳、砂石,从楼墙内不同的防御孔洞射击自卫。与此同时受到围困的另一座土楼——大坪楼,两楼相距百米,当时两楼居民互相策应,让前来围攻的反动派吃了不少苦头。据说,当时还打死了一名带路的翻译官,历经三昼夜,国民党久攻不下,就下令放火烧楼。天水龙文楼靠着楼内这眼水井开展灭火自救,保住了楼内近半楼间。而近旁的大坪楼就没那么幸运了,整座大楼一下陷入火海之中,大坪楼被烧毁过半。所幸,楼内居民早有准备,他们通过楼内地下排洪沟这秘密通道,悄悄把人员都安全转移出去。如今,大坪楼只剩不到一半的楼间,那坍塌的楼墙还留下发黑火烧过的痕迹,残存的楼墙上依然能清晰找到大小不一的枪眼。
群众为革命让大楼毁于战火,但绝不能让革命群众流离失所。从次年起,在闽西游击队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三年重建,天水龙楼完好如初。当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里的民众和全国民众一道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日,因此没有余力重建被焚毁的大坪楼。
解放后百废待兴,龙岭村人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当主人。解放初期,党和政府首先想到这里群众当年为革命所做的贡献,率先在龙岭村大仓自然村山脚下建起一座方形土楼——幸福楼,让当地许多流离失所的贫苦百姓都住上新房子。从今往后,龙岭村人展开一轮又一轮建设社会主义家园的伟大进程。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建设自己的新家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向着幸福小康的生活不断前进。
乘着党的十八大东风,作为全县最边远山区村,为克服区位劣势,走上快速发展道路成了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课题。县、乡两级政府决定从党建入手,把基层党建筑牢,以此带动龙岭村致富。而抓党建,选好村支部班子就成了关键。县、乡通过考察,决定把该村外出经商的党员、也是该村的致富能人曾凡良请回来,并鼓励他参加新一届村委班子选举。县、乡要发展龙岭村的决心也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曾凡良顺利当选为新一届龙岭村党支部书记。在县、乡的支持下,在曾凡良这能人带动下,龙岭村按下发展的快车键。短短几年间,曾凡良带领班子大刀阔斧地展开“拔穷根·建设新龙岭”的建设,先后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上千万元,村容整洁、富美乡村、美丽乡村、生态水系,龙岭村掀起一轮又一轮建设高潮,一下改变过去脏乱差面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新时期,脱贫攻坚,共同富裕成为最突出的建设主题。如何解决当地群众脱贫就业问题,当地政府通过调查论证,决定以典型引路,通过招商引资,把熟悉当地乡情的外出乡贤招回来带头创业,以此带动乡亲共同致富成为解决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
山区村劳务外出较多,大量青壮年都在城里务工,也撂下大片抛荒的田地,针对这热点问题。2017年底,乡、村两级政府牵头,成功把当地外出创业成功的乡贤曾武柱签约回村创业。曾武柱也不负众望,他和其他两位股东于年初承包龙岭村良上自然村近一百多亩抛荒地,投入一百多万元种植百香果,采用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既吸收当地赋闲劳力,还带动了龙岭村8个贫困户一块脱贫增收。在曾武柱的脱贫种植基地,贫困户8人常年在他们基地务工,农忙时节还可再增加三五十个本村群众前来打工,把该村剩余劳力都招收到他的脱贫基地打工,实现家门口就业,为农户增收。贫困户除常年务工收入两万多元外,他们还得到福建省热带作物研究所帮扶投资,他们每户在基地还有0.5亩百香果的股份分红。更重要的是,通过曾武柱示范带动,全村一下多出十几户种植、养殖大户,村里涌出一批致富能人。至2019年,龙岭村整村实现脱贫,村民人均收入达19000多元。
龙岭村位于韩江支流梅潭河上游,沿河两岸至今保留了上万亩的原始阔叶林和针叶林,与东畲峡大峡谷一衣带水,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是韩江支流水系最重要的源头和绿色屏障,也是上千种天然野生动植物生长的乐园。在村庄沿河对岸原始的椎树林中,还有一处由七块天然大石头垂直堆叠而成的七星岩自然景观,适合作为户外探险旅游的开发地。在新一轮乡村振兴建设中,秀峰乡结合当地实际,引进实施了生态水系建设项目。其中,在龙岭村设置了生态水系梅潭河休闲观赏区,总投资460多万元,沿河环绕村庄建设木栈道、廊亭和夜景工程,进一步完善了龙岭村的旅游基础建设。秀峰乡党委书记朱海波表示,不管多边远,一个都不掉队。何况当年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地方,更应在新一轮的乡村建设中摆在更加凸显的位置,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