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396期>正文

山格大捷

作者:⊙心 远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庄玮  日期:2021年08月30日

爱国名将、抗倭英雄戚继光出身将门之家,17岁即承祖职,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出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之后又担任过参将、副总兵、总兵等军职。从公元1555年起,年仅二十多岁的他,便身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崇高理想,从浙江义乌招募勇敢的农民和矿工,组建了一支“戚家军”。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先后同倭寇作战近百次,并屡战屡胜。其中,在我县清宁里北的山格战役中,一战就歼敌四五百人,又一次打出戚家军的威名。

据康熙版《平和县志》记载:“明·嘉靖己未年(公元1559年)二月,倭寇数千窜入清宁里东(今文峰、山格、小溪镇一带),知县王之泽率兵民抗御;后于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在清宁里北山格剿倭,斩倭寇首数百级,官兵死者八十余人”。

当时,倭寇从潮汕登陆,经云霄、天宝、南靖长驱直入,所到之处“焚劫杀掠不计”,他们深入平和县文峰、山格,直抵小溪,知县王之泽立马率兵民抗御,至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二月,戚继光率军从仙游乘胜追倭南下,一路荡平倭敌无数,后至平和清宁里北的山格与南靖交界地带,戚家军与王之泽所率军民形成巨大的合围之势。当时,倭寇是有备而来,手段极其凶残。而我方抗倭民众多是手持日常锄头、扁担这些简单的农具,有的甚至赤手空拳上阵,这无异于羊和狼的搏斗。好在训练有素的戚家军及时驰援,戚家军不但有专门应对倭寇的“鸳鸯阵”,还配有让倭寇最为忌惮的火器。面对穷凶恶极的倭寇,戚家军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一会变阵,一会用火器,倭寇胆战心惊,一个个应声纷纷倒下,取得大捷。

经此一役,为平和和南靖人民带来长久的安宁。平和至南靖汤坑一带百姓,为感激对戚家军和王之泽所率军民的英勇抗倭救助百姓,大家敲锣打鼓,杀猪宰羊,挑着丰盛的美食犒劳参战的将士,并祭扫为抗倭而死去的军民。渐渐的,“扛猪公”(杀好的大肥猪)主“掷孤米”(投撒一些米粿祭奠阵亡将士及民众)就成了习俗而流传下来。如今,“扛猪公”与“掷孤米”,还成了每年农历七月十九日,山格慈惠宫大众爷生日的重要仪式。更可喜的是——这仪式如今已被纳入第二批漳州市“非遗”名录。其中“闽台乞龟民俗”作为慈惠宫赶庙会特有的传统习俗之一,也已被确认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