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奉献给革命事业
说起出生于坂仔东坑的革命烈士赖国珍,那可是我们闽南地区红色交通线上的一个响当当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
1933年,一心向往革命的赖国珍参加了党的革命工作,成为闽南地区一名地下交通员。赖国珍在参加革命前,是一个长期走村串巷的乐手。他会吹唢呐,经常参加乡土民俗活动,熟悉乡土民情。投身革命后,他利用自己长期参加民俗活动结下的善缘,运用自己善于编故事、唱歌谣的特长,向根据地人民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成为闽南党组织一位出色的宣传员。
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他在群众支援前线的“一块钱捐款运动”活动中,自编自演各种山歌小调,借此唤醒民众。这在平和县迅速掀起捐款热潮,他创作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战斗意义的《征兵歌》《募捐歌》等作品在漳州中心县委机关报--《前哨报》发表,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增强了人民群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
红军北上抗日后,为冲破国民党反动派对大芹山革命根据地的囚笼封锁。党组织充分发挥各人专长,加工各类竹器和家居用具到集市售卖。赖国珍凭借一把吹唢,走村串巷到各地参加民俗活动,还频频被邀请参加社戏演出。那段时间,赖国珍收入颇丰,但他却把辛苦赚到的钱财一分不剩地交到组织手中。
1941年秋,根据“隐蔽精干”的方针,为了保存实力,闽南特委进一步提出“分散隐蔽”的战略部署。此时作为平和县委委员的赖国珍受组织派遣,化名陈荣,以打短工的身份作掩护到南靖龙山竹园一带开展地下活动。他选择水陆交通便利的港仔口自然村做落脚点,筹建地下交通站。
港仔口盘互交错,鱼龙混杂,如何在这里扎下脚跟,成为赖国珍的头等大事。在打短工的日子里,赖国珍经常利用工余时间编唱山歌小调,宣传穷人求解放的思想;讲除暴安良的故事,有针对性地提高工友们的思想觉悟。渐渐地,在赖国珍周围团结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赢得周围群众的信任。
通过长期观察,赖国珍发展了三四位革命觉悟较高的同志作为水上交通员。当时还有一个接头户叫陈金鱼,他灵活机动、思想进步,被赖国珍安插进国民党乡公所做勤杂人员,搜集军事情报。为了进一步取得“合法”身份,更好地到投入到地下工作中,经党组织同意,赖国珍被当地富户陈渡招为女婿。
1943年,在赖国珍的努力下,南靖港仔口交通站正式成立。此后,闽南特委领导、游击队和在白区工作的同志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党的许多机密情报都由这里转送出去。一次,当赖国珍从陈金鱼处获悉国民党密谋捉拿特委派来的卢炎、黎炳光同志时,他立即将情报送出,及时安排卢炎、黎炳光两个同志转移,帮助他们成功脱离险境。
除了送情报,赖国珍还想方设法为根据地的游击队筹款筹粮。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瞒着岳父一家人,把家中的钱粮、油盐及日常生活用品暗中运送给党组织和游击队。后来,这事被他的妻子发现了,深明大义的妻子不但不计较,还暗中帮忙,继续用家中的粮款接济游击队,直至把家中财产变卖一空。
1947年11月5日,由于交通员黄汉龙叛变投敌,国民党保安队及警察便衣队三百多人包围、袭击了交通站。在突围中,黄大红等三位同志壮烈牺牲,另有三人被捕。在危急关头,赖国珍把生死置之度外,马不停蹄地往返于和交通站有关联的人员家中,安排他们立即转移,最后在潜回交通站处理文件时不幸被捕。
在被关押的一个多月里,赖国珍遭受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各种酷刑,但他始终没有吐露党的半点机密。同年12月22日,赖国珍在南靖城郊三卞渡口英勇就义,时年4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