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俩娃的“至暗时刻”
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略有安慰的是“喜提”一双儿女,每每带他俩出门总会收到不少羡慕的眼光,特别是老年人。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是小宝一周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娘仨出门散步,大宝帮忙推着小推车,二宝坐在推车上,三人晃悠悠走在路上。这时,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婆婆上前问我,“这两个都是你的孩子吗?”我微笑着说是。老婆婆立刻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说:“好福气好福气!”类似的场景时常出现在我们出门散步的路上。
然而,别人看到的是儿女双全的美好,但家有俩娃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日常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虽然累点,倒也是“甜蜜的负担”。带俩娃最怕的就是流鼻涕、咳嗽之类的感冒,还能镇定应付。要是来个39度以上的高烧,那全家都要鸡飞狗跳,立刻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个中滋味,真是一言难尽!
这不,冬春之交,感冒的高发期,家中俩娃先后“中奖”。先是小宝肚子不舒服,开始时他一直说吃太饱了,肚子痛痛。我以为是吃坏肚子,带去诊所瞧了下,拿了药喂他吃。然而药吃了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当天晚上睡觉时一直哼哼唧唧,难以入眠。轻轻帮他揉着肚子才渐渐入睡。到凌晨两点多的时候,小宝突然醒了翻身坐起来,“哇”的一声,吐了!因为晚饭也没吃什么,就喝了点奶,吐了一摊水状的呕吐物。
第二天我早起送大宝上学,小宝刚刚睡着,便交代奶奶等小宝醒了再喂一下药。但是,小宝还是吐了几次。正不知所措的时候,在单位听说某诊所对小宝的这种症状有妙招,只需在肚子上贴上一剂药膏便能止吐。有此等妙药还等什么,第一时间带上娃去求医。诊所内排队的人还真不少,排了有一会儿,终于轮到我们,一问症状,医生说,这类的病症都把它归到病毒感染,是季节性的。接着,就安排护士给小宝贴膏药,并没开其他口服的药物,交代我们两个小时内不要给孩子吃东西,药膏6小时后要撕下来。这就可以了吗?我们虽将信将疑,但谨遵医嘱。果然,药膏贴好之后没有再吐了,但他依然说“吃太饱了肚子痛痛”,一直要揉肚子。孩子一哭闹,当父母的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夫妻俩又慌里慌张地抱上孩子就往诊所跑,医生是说没关系,但是看到我们那么紧张,又给了我们一包冲剂,说给孩子分两次吃。吃了冲剂,症状似乎没有缓解,依然要揉肚子,又是疲惫紧张的一晚!结果怕什么来什么,凌晨又吐了一次!折腾两宿,筋疲力尽!隔天早上,继续跑诊所,膏药再来一贴。万幸的是第二贴药膏用下去后,孩子说肚子痛的频率越来越少,晚饭也有吃了一些,我心中暗喜。
结果,我还是高兴得太早,因为大宝发烧了。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小宝刚好的当天,大宝说她感觉自己有点烫,我赶紧给她量了下体温——38.1度。一发烧,丝毫不敢懈怠,赶紧带娃上诊所取药。吃药的两天体温都正常,我以为好了。结果再一次打脸!吃完两天药的当天晚上十点多体温突然飙升至39.3度!看完体温计就慌神了,七手八脚地把退烧药、物理降温双管齐下先处理一下,就马上上医院急诊。导诊台的护士先初步询问患者情况,然后办卡挂号,排队等医生看病。接近午夜,病号较少,很快轮到我们。由于没有其他任何症状,又是反复烧,医生建议做血常规检查,以便更好判断发烧的原因。虽然孩子哭着说不要抽血,但是这关口,只能听医生的。说服孩子勇敢接受抽血,半小时后血常规的结果就出来,医生一看报告说是细菌感染,开了头孢及一些清热解毒的冲剂,并叮嘱要仔细照顾,恐怕还会反复烧。医院回家后我寸步不离小心照顾着孩子,睡觉也只是眯一下便起来查看一下孩子体温是否正常?在反复烧了三次之后,体温终于稳定下来。悬着的一颗心此刻才能稍稍放下,但仍然紧张,很怕它会杀个“回马枪”。
呵!短短的一周时间里,俩娃先后感冒,这便是我们的“至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