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店
有时间就会回老家的小镇上陪父母唠嗑。午饭后,老妈说头发长了想去剃头店剪短些,我当然也陪着去。
剃头店在小街的一个拐角处,店铺无牌无名,门前搭出一截铁皮雨披,生一只炉子烧锅热水,十几条毛巾在日头下迎风招展。可能是习惯,我平时理发经常光顾的就是这种老式剃头店。虽然城里的洗发美容店很多,但我还真不习惯又抓又挠又按摩的理发店,洗发店老板还要贴着你温言细语地推荐各种头发保养护理,我很怕那种黏糊糊的亲热。所以修剪头发时,我总去老家这间剃头店,干净利索,简单清爽又节约。
师傅是小儿麻痹症患者,三十多岁,走路一起一伏的。这店面以前是他师傅开的,后来师傅把这店租给他,靠每月收点租金养老。他接手店铺已有七八年时间,和顾客讲话很温和很客气,怎么修剪,什么发型,完全征求顾客的意见。因为他手艺棒,服务好,收费还便宜,店里很热闹,即使要排队等,大家也愿意。前年我看到一个白白净净的哑巴女孩常坐在他店里,安静地看他给别人剪头发。他说,那是他的女朋友,虽是哑女没手艺,但温柔善良,他愿意养活她,以后有个家就好。他说这话的时候,我能感觉得到他对未来生活的欢喜,我看他笑得眉眼弯弯,很幸福。
那天,在他店里没看到哑女,我就便问他哪去了。他说分手了。她家人始终嫌弃他是山里人,又没房子,怕以后生活没保障,便不同意这门亲事,现嫁外地去了。他断断续续地说了大概,我一时有点怪自己莽撞,不知该如何宽慰他。他说:“没事,我条件不好,她去嫁个好人家也是应该,我不怪她。”说完这话,他略显疲惫的笑容里好像掠过一些伤感,不过只在眉间短暂显现,又微笑着忙活,继续招呼他的顾客。
我看他不过是三十五六岁的年纪,脸上未见皱纹,只是头发却开始谢顶了。他说每月能赚两三千元,扣除店租和生活费,也就剩不了多少。有顾客插话说现在钱不经花,不如做点按摩,或头发护理,也能多挣点。剃头师傅说,以前跟师傅只学剪发手艺,再学又要投入不少钱,还是算了。现在虽挣得不多,但不用风吹雨淋也还好。这些年省吃俭用也攒了一些钱,希望以后能买下这个老铺面。如果能讨个老婆那当然好,如果讨不到老婆就这样度一辈子。我说你这么勤劳,一定可以找到老婆的。他微微一笑说:“大姐您也不用安慰我,我知道自己情况,我能独立生活,还有点闲钱孝敬我父母,已经心满意足了。”
理过发,走出那剃头店,当我回头再看那一起一伏的身影,突然感到鼻梁有点发酸。我想,生活不易,但这位剃头师傅能笑脸相迎命运的艰难,更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