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356期>正文

屋不在大,有书则灵

作者:⊙苏丽梅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庄玮  日期:2020年11月16日

自小,我就被书籍美妙的文字、引人入胜的情节所吸引,对书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上初中时,流行看琼瑶、岑凯伦、金庸的书,为迎合市场,学校门口开有书店一家,书籍装订成统一的硬纸板封面,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初看每本书都很相似,唯有细看书名才能区分彼此。书店紧挨学校,并不缺少读者,总有逃课的学生在这里租上一本书,或小河边,或宿舍,看得入了迷。记忆中,借三四天只要几毛钱。懵懂的年龄,容易被周围事物牵引,我也跟着去借了言情小说,于是,宁愿缺了作业,也要沉浸在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美好爱情中。由此,总是在上课的时候想着,毕业之后,我要去开一家书店,拥有很多书籍,不用向人借阅,不必花钱购买,而只在想读书的某个时刻,只要一个转身,再一伸手,读书的愿望就能实现。长大之后,才明白这是潜意识中想拥有书房的渴盼,只不过凭借那时的年龄,不敢去想象我能拥有那么大的书房,而把这样一个愿望,转换成开一家书店的想法。

几年过去,到厦门打工,与先生在一起,房子是租来的,简单的一床、一桌、一椅,没有电视机,没有智能手机,每日里,吃完晚饭,毫无去处,和先生两人,各自手捧一本书,或金庸的武侠小说,或黄易的《寻秦记》,沉浸其中,于刀光剑影打打杀杀中,感受儿女情怀,感受读书的乐趣,享受与先生在一起的美好。年轻的心,被阅读的快感所俘获,不时的,或路边的书摊,或书店,总能发现喜欢的书,欢喜地带回家。

那时候,买的书不多,尚没有添置书柜,只有一张书桌,看完的书,一本本叠放。

忽一日,屋门打开,先生和他朋友抬着一张书柜进屋。我心下欢喜,同时内心不解,先生见状,说他朋友公司不开了,这书柜还有九成新,丢了可惜,朋友让他带回家。先生想到家里的书没有安身之处,欢喜收下,他的内心却也清楚,见到此书柜,我会和他一样欣喜。书柜摆放好之后,我马上把家里所有的书,一本本沿着高低的次序,排好。

儿子出生后,为了培养儿子的阅读习惯,买书的目光,从为自己选书转移到为儿子选书,绘本、拼音读本、学生读本,儿子慢慢长大,阅读的书籍跟着变换,《小狼人》系列,《鲁滨逊漂流记》《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呼兰河传》《繁星春水》《西游记》《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等,琳琅满目。

而我,有了阅读的积累,发表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水到渠成常规出版了三本小说集,再加上收到的样刊样报,书柜空间被塞得满满,于是,又添置一个书柜,专门收藏儿子的书籍。

之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房子,搬家时,最辛苦是搬家工人,一箱箱打包好的书籍,沉重无比,他们就这样扛着、抱着,从那个家搬到这个家。行李重新整理,书籍重新摆放,两个书柜已显局促,先生灵机一动,叫人在房间靠墙壁的地方,安装了一排书架,可以放置不少图书,《静静的顿河》《逃离》《麦田守望者》《丰乳肥臀》《老人与海》《午夜之子》等经典文学作品以及众多文友出版的书籍,有了安身之处。

生活,有时粗糙得让人内心疲惫,每到这时,总是庆幸有个属于自己独处的小世界,可以独处一隅,手捧一本书,随意靠着或半躺着,静静地阅读,周围没有丝毫嘈杂之声,时间似乎静止在这特定的氛围里,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于是庆幸,有书的日子,真好。

曾经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如果有天堂,应该是书房的模样”,写的是江晓原教授的书房,五万多册藏书,井然有序地存放着。江教授给每本书编上编号,那些书,井井有条地竖立在书柜里。而我,虽然没有坐拥几万图书,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屋不在大,有书则灵,只要能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可以手捧一本书,或坐或靠,沉浸于书的海洋中,那么,生活就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