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通山擎天峰随笔
灵通山总是让人百看不厌、百读不腻。这次,我们还是冲着灵通山的岩石峰而去。对于我,已经记不清第几次来到这座国字号地质公园了,但每次来到这里,都有相同的赞叹和不同的感受。
如果说,一座拔地而起的千米岩石峰足够让人啧啧称奇,那么,三十六座岩石峰星罗棋布地罗列在苍茫的天地间,难道不构成天下奇观么?是的,毋庸置疑!每到灵通山,我都叹服于造物主神奇无比的大手笔,竟然把三十六座庞大而形神各异的岩石峰,巧夺天工地安置在这里,亿万年的风吹雨打日晒,一座座岩石峰持续不断、暗暗发力,妥妥长成了天地之间的巨人,一个个静穆威严,直逼云霄,无不让世人叹为观止。
在这形神各异,威猛庄严的岩石峰群中,最让我倾慕的自然要数这座身高1278米的巨人擎天峰。它巍巍耸立,凛然不可冒犯。
每次大汗淋漓爬到擎天峰的半山腰,慢慢行走在并不宽敞的的石径上,我都喜欢用目光一笔一划描摹前人刻在峭壁上的“灵”与“通”两个大字,这厚重苍劲的字体,嵌入悬崖峭壁里,仿佛给毫无生命可言的岩石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灵魂。生猛刚硬的岩石有了人文的体温,感觉人与岩石之间的阻隔一下子被打通了,高冷的岩石瞬间变得温柔可亲。
登上灵通岩的八方游人,无不喜欢与这些汉字同框、结缘。坐稳岩壁的“灵”“通”,因此神魔一般走进每个游人的心灵,使他们的内心既灵通又通灵,飘飘忽忽间,有股难以捉摸的“灵气”活络着身心。
我更喜欢在石刻下方盘坐,每当我双手合十,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感觉四周的岩石高僧一般入静。整座山体乱云飞渡,浩荡的云团裹住了一座座刚硬的岩石,让人云里雾里,那些时刻,仿佛有神佛的光粒子神秘潜入内部,使人的内心异常澄澈与安宁。
天造地设的擎天峰,自带巍峨、神圣和震慑力。在那里,人们似乎能够下意识接收到来自地外的信号,接此信号的人们,很自然感觉到游离于烟火生活之外。这些心窍顿开的时间里,日常生活的羁绊,一下子被解套出来,一种从未有过的解脱和轻松感,迅速占据了心灵。也许,这就是现代人喜欢游山玩水的主因。与一处神山秀水零距离相处,可以疗治许多现代文明病。你说对吧?
在擎天峰,最绕不过的部位,就是悬空寺。远远看去,悬空寺就像贴在擎天峰的峭壁上,你一定会担心,某一刻,它会不会像鸟儿一样飞了出去。寺庙前,那束被命名为“珠帘化雨”的小瀑布,偶尔会从山顶直奔而下,自悬空寺面前散落到深不见底的崖谷。那条小瀑布,在你以为伸手就够得着,实际上却够不着的地方调皮引诱着你,让你无可奈何又心生热爱。顺着小瀑布朝上看,万丈峭壁刀削一般插入云层,朝下看,万丈深渊欲将人吸纳进去,让人不寒而栗。
听说灵通岩还没有大力开发之前,不知有多少信众来到悬空寺底下望寺兴叹,就是拿不出勇气贴着峭壁攀爬上去,大老远过来,只能在寺庙底下拜拜观音菩萨,就无奈返程了。
记得我十三四岁光景,无知无畏的年纪,第一次去悬空寺。当时,只有前辈们沿着悬崖峭壁凿出一条比脚板宽一点的之字型的小路,没有防护栏,外侧就是万丈深渊。人要爬上去,必须脸朝内,鼻尖紧贴着石壁,不能向外向下张望,双脚一小步一小步慢慢向上挪,就像一个徒手攀岩的运动员。那条险径,只有十多米长的样子,却让人走得血流加速,心跳加快,小腿颤抖,浑身冒汗。爬到一半时,上又不敢上,下又不敢下,停又不能停,真是要命。也不知道后来是怎么爬上去的,下山时,打死都不敢走那条路了。这唯独一次特别的体验,现在回想起来,后背还会飕飕发冷。如今,危险的小路已被安全的阶梯取代,当时那种恐惧感再也无从体验。
站在悬空寺眺望,远处群山叠叠,山脉蜿蜒跳跃,右侧的是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山体高耸入云,神秘突兀,巨人一般矗立着,让人心生敬畏。山脚下,新荣水库波光粼粼,安详躺着,仿佛一大片明月光,扫净你蒙在凡心上的尘埃。最可圈可点的,就数不远处的小帽峰了,撩开云雾后的小帽峰,整体看来竟是一尊地球上最大的天然大佛头像,眉毛、眼睛、鼻梁、嘴巴比例精准,生动形象。大佛表情肃穆庄严,以四十五度仰角,悲悯地看着芸芸众生。
如果你有兴趣走到悬空寺背后绕着迷宫一般而且极其险峻的山涧小道登顶,顶峰上那种俯瞰天下,一览众山小的辽阔气象,瞬间征服了你,你会撂下俗世生活养出来的虚荣和自大,谦卑如微尘,在大到无外,小到无内的宇宙间,找到安妥自己灵魂的位置。
福建的灵通山,无疑是中国又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我粗浅的描述仅仅撩开她的冰山一角。但就这一角,已足够让世人啧啧称奇,流连忘返。其余岩峰的魅力和奥秘,有待你们亲临探险与解读。相信每一个游览过灵通山的人都会觉得不虚此行。
大美灵通,就是大家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