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333期>正文

春茶鼓起农民腰包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庄玮  日期:2020年06月08日

春茶制作接近尾声,在平和县崎岭乡彭溪村茶农何银坤、何阳贞兄弟的白芽奇兰加工坊里,一片忙碌的景象。“谷雨后、立夏前,肥硕的春季茶芽叶质柔润、色泽翠绿,是采制春茶的好时节。”趁着大好天气,茶农何阳贞把刚刚制作出来的春茶,进行分批挑拣、分装。在崎岭乡彭溪村,像何家兄弟这样,一家齐上阵,同心协力种茶、制茶、售茶的茶农有2000多人,在茶叶收入占农业经济收入一半还强的山区农村,采茶、制茶成了时下村民忙活最多的农事。

食指与拇指并拢,轻轻用力,鲜茶的叶片被采摘下来,一芽三叶的茶青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大半天的采茶过程中,如此的动作则需要重复千百次。采青、晒青、摇青、杀青,揉烘,“辛苦是辛苦,但是乐在其中。”何银坤说。

“我们家的茶长在高山上,有一种高山韵味。”何家兄弟最引以为自豪的是父亲的制茶工艺。“一到制茶季,满村子都是茶香,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末,很多茶商会优先收走我们家的茶,因为我们家的茶品相质量都特别好,每斤还会比别家贵出5元。”去年,何银坤的白芽奇兰荣获“第六届海峡(漳州)茶会暨第十二届平和白芽奇兰茶王赛”银奖,他家的“彭奇”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三季茶中,春茶品质最被看好,也最值钱。”何阳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季春茶采摘10来天,可以制作2500斤左右的茶,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为一斤150-500元不等,再加夏茶和秋茶,30多亩一年的总产量大约在8000斤,扣除人工及管理等相关费用,几十万元的净收入,茶农们靠种茶过上了殷实的日子。

据介绍,平和县种植奇兰茶已有数百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白芽奇兰茶在崎岭乡彭溪村选育成功。根据茶树嫩梢黄绿,芽头白毫显,成叶深绿,叶张又似竹叶奇兰特征,茶香浓郁,带有独特“兰花”香气,取名为“白芽奇兰”。如今,彭溪村茶园总面积已达6800多亩,其中有机茶园1200亩,无公害茶园3000亩,年产新鲜叶6000吨,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万元左右。近年来,彭溪村充分发挥资源、环境、生态优势,大打资源牌,大力发展区域特色茶叶产业,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苏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