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是一尾鱼
平和是一个很道家的词汇,也是一个很佛教的用语,同时是一种很儒家的说法,就像“中国”这个名词解释一样,很中庸,很雍容和大度。当然,讲究的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处世的态度和人生观的体现。但是,在这里我所要讲的平和,是一个地名,一个山区县的名称,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的山水养育了我,才有我的今天,因此,我必须要用深怀感恩之心,写下这篇文章,以飧读者——
记得,《荀子.强国》中说:“其国险塞,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这是古人察看一个地方的经验之谈。所谓形胜,如是所言。晋代张载在《剑阁铭》中也说:“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非亲勿居。”可见形胜是多么的重要。进而言之,形胜是专门针对一个地方所占据的先天优势,其中包括历史、地理、人文和环境资源等。平和是九龙江和韩江的发源地之一。
九龙江西溪和韩江的水都发源于平和的双尖山。一条从东北部,一条从西北部奔流而下。一条从北往南流经南靖县汇入九龙江西溪,一条从北向南流经广东大埔三河坝汇入韩江,因此,双尖山就成了九龙江西溪和韩江的发源地。有水的地方必定养鱼,有鱼的地方必有鱼地,何况,平和是两大水系的活水源头。
很久以前,曾听过不只一位地理先生讲,平和双尖山那有一块鱼地,常年被云雾笼罩,每年只有一个时辰可以堪验地穴。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位“地理仙”费尽心机和精力想要得到这块宝地,但都无法实现,原因有多种,主要是可以堪验的时辰太短了,总是在关键时刻罗盘就乱了。据说,谁要是得到这块鱼地,其后世子孙必定飞横腾达,甚至位及至尊。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不足为凭。
平和民间有个传说,旧县城——九峰镇,是一块鲤鱼地,这个说法早已家喻户晓。还有,位于九龙江下游的漳州市政府所在地,据说也是块鲤鱼地。由此看来,平和是一尾鱼是可以成立的,至少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还有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作为佐证。从人的角度来讲,既然平和是一尾鱼,那么,平和人也就是一尾鱼了,不然,难于自圆其说。古人云,“适者生存。”所讲就是这个道理。
平和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平和鱼出了洪漱口就是一条龙”。这句话其实已经说出了平和人如鱼的个性和某种宿命。千百年来,平和人潜意识里就有这种情结,也一直这样努力奋斗着。事实上,平和鱼有两种,一种是顺流而下的鱼,也就是出了洪漱口就要变成一条“龙”的那种,另一种是逆流而上的鱼,也就是要来九龙江和韩江源头冲水的那种。鱼和人一样,都有一种喜欢冲浪的干劲。
先说后一种吧,据《平和县志》 载,唐代高僧——义中禅师,是平和历史上第一号人物,实际上其影响力何其之大,非三言两语可以比拟。其是六祖惠能第四世弟子,但祖籍不在平和,而是在陕西高陵。他本人出生在福建福清,为弘扬佛法才来到平和,最后成为闽南最重要历史人物之一。目前,三平祖师文化享誉全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上百万香客前来三平寺朝圣,可谓影响广阔而深远,尤其是在台湾,拥有50多座三平祖师分庙,可见香火何其旺盛。不过,若照着笔者所说,平和是一条鱼的逻辑分析的话,那么,义中禅师就是属于一条逆流而上的大鱼,他沿着九龙江西溪逆流而上,之后,避入深山密林当中弘扬佛法,最后修得了正果,千古流传。至于台湾阿里山神——吴凤,则是一条顺水游出山门并跨过台湾海峡的大鱼,其为台湾同胞带去了农耕技术和种子以及其它物种,备受推崇,因此,死后才成为阿里山神,享受万众香火,堪称典范。
近代部分,以世界级文化大师——林语堂先生为代表。林语堂先生是顺流而下的鱼,然后变成了“龙种”。其出生于平和县坂仔镇,十一岁才走出平和,之后还多次回乡,其在世界文化史的位置是不必再多说的了,他的对联“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已经是最好的注脚,也是公认的评价。林语堂先生在《四十自叙》里写道: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这就是林语堂先生的情怀,可见,其情怀已和家乡这块山水完全溶在一起了,一言一行无不散发出家乡人的气味和品质,尤其是那朴素的情怀无不透露出他那道家的修养和人生的至高境界。此外,平和现有人口约60万人,而游出洪漱口的鱼约20多万,其中,游到厦门去的鱼群达10万之众,可见,平和人对厦门建设的贡献何其之大。其它地方暂且不说。当然,这些游出洪漱口的鱼,我不敢说每条都是龙种,但大都混得不错,而且大都变成一条大鱼,这是事实。
当然,我并非想借此机会鼓吹所有的平和鱼都游出洪漱口,而是说,平和人确有鱼的个性,龙种的特点,既喜欢逆流冲水,也喜欢顺流游出洪漱口。平和之所以能成为海丝之路源点之一,或许与此有关吧。克拉克瓷(青花瓷)原产地在平和,这应该也是对平和人和这块土地最好的注解和诠释。
老子《道德经》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相信大家对这句话都很熟悉并都能朗朗上口,可是,真正能够理解的人其实不多。以笔者浅见,这里的“道”,应该是这样解析的,“道”是万物的本源,是很自然的东西,它和“常”一样,属于“不变”的东西,同时代表着天地间万物的“清气”,这种“清气”,就是高贵的品质和朴素的人生观,这种“清气”,也就是道家梦寐以求的东西,也是最高的思想境界。而这种“清气”,到底是指什么?其实也是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的。或者,是一种接近于“无”的东西。而这种“无”,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有”,而这种“有”,也就是“无”。当然,这里的“有”和“无”并不是“看得见”或“虚无”的东西,“有”和“无”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阴”和“阳”之间的关系。总之,“有”和“无”也是属于“道可道,非常道”的范畴。
从道家学说来讲,鱼是属于道家。事实上,在人类发展史上,确有一种说法认为,人类的祖先是从鱼进化而来的。庄子曰:“条(同音字)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由此看来,欲知鱼之乐,还要勇于化成一条鱼,鱼乃龙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