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309期>正文

坂仔石鼓山

作者:⊙苏丽梅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庄玮  日期:2019年12月25日

石鼓山,它没有平和第一山灵通山的雄伟挺拔,也没有文峰镇三平山的伟岸俊美。它平凡、普通,默默地矗立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

它就是位于平和县坂仔镇民主村的一座小山,“石鼓山”的名字赋予它如石鼓一样饱满、坚实的躯体。站在山坡上向前眺望,远近闻名的花山溪蜿蜒而下,如一条绿色的飘带,一直伸向远方;花山溪的岸边,可以看到林语堂故居及林语堂文博园的景色。

我对这座小山情有独钟。脑海中,童年的记忆如电影般在眼前一幕幕回放。记得那时,我还没进幼儿园读书,每天,跟大人们赶着家里的那头大黄牛到坡上吃草。石鼓山没有陡峭的悬崖,没有密密麻麻的树林,有的只是低矮的“多尼”树和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茅草。来这里放牛的不乏一些小伙伴。每天早上吃完饭,三五头牛,慢悠悠地走着;三五个孩子,边走边挥着手中的牛鞭,沿着平坦的小路把牛撵到这座石鼓山。大人们把牛绳缠绕在牛角上,任它们低头啃着鲜嫩的青草。而我们几个小伙伴,要么就头戴用树枝绕成的帽子,伏在茅草中玩抓迷藏,要么沿着一条条蜿蜒的山路,一路追寻,寻找野果子吃。记忆中,那种叫“多尼”的果子满山遍野,随便一摘,就是满满一大把。摘掉“多尼”的帽子,把果实往嘴里塞,一股清甜的果汁沁入肺腑。我们欢呼,我们歌唱,而这段记忆,带走了我的童年,却永恒了我的记忆!

记得七岁那年,接连几天的大雨,花山溪河水暴涨。往日柔顺的小河波涛汹涌,浑浊的河水汹涌澎湃,水天相接,河水漫过了道路漫过了稻田,一步步逼近我们的瓦片房。

看着凶猛的河水,父母带着我们来到家后面的镇政府,镇政府地势较高,里面有个大戏台,那天晚上,戏台上都是避灾的村民,漆黑的夜晚,听着外面的雨声,我们担心没到这里避难的村民。夜深了,大家虽然感到很疲倦,却依然在谈论其他村民们的安危,担心他们的土房子抵挡不住河水的侵袭……

难熬的夜晚终于过去,晨曦初露,外面的雨停了,水退了,我们走出电影院来到街上,才知道其他的村民早已在水位上涨时到石鼓山躲水去了,他们在山上安全地度过了一晚。我们看着不远处的石鼓山,在雨水的洗礼下,石鼓山更显苍翠,它一如既往地矗立在那里,接受村民们感恩的眼神的洗礼。

转眼,我小学毕业,到平和五中读书。家里原来的瓦片房拆除了,三层楼的新房拔地而起。随着课业的增加,需要背诵的内容多了起来,每天早上,天蒙蒙亮,无需闹钟的叫唤,我早早醒了过来,走上楼顶,站在最顶楼的空旷处,视野所见之处,前面是平和五中高耸的教学楼,转过身,就是石鼓山的山峰。

背书累了,抬头所见,石鼓山山上青翠的树木映入眼帘。在我的印象里,春夏秋冬,石鼓山永远呈现翠绿的颜色,犹如一幅被泼满了绿颜色的水墨画。也是的,闽南原本就没有冬天的概念,哪怕是冬天,依然可以看到花红柳绿,依然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石鼓山,在世人的眼里,永远呈现着年轻旺盛的姿态。石鼓山翠绿的色彩,给我枯燥的早读时光注入活力的色彩,滋润了我的心田。

晚上,透过窗户,在窗外星光点点的灯光下,远眺着石鼓山美丽的倩影,我进入甜美的梦乡。

记得上高一那年,下午放学,我背着书包往家的方向赶。从家到学校,只有几步路的距离。在路上,一位同村的村民告诉我:快回去,你爷爷去世了。我一听,泪水顿时一涌而出。爷爷已经病了好长时间了,今天他还是离我们而去。我跟着送葬的队伍,一路泪水,把爷爷送到了石鼓山埋葬。这之后,我对石鼓山,多了一份思念,思念长眠于此的爷爷。在爷爷死后的第九年,奶奶也离我们而去。奶奶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八十多岁了还帮我们做饭、做家务。而现在,奶奶却走了,唢呐声声,我泪流满面。还是石鼓山,接纳了奶奶瘦小的躯体。

之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地,吹醒了坂仔镇的村民们。上世纪九十年代,坂仔镇的村民们手拿镰刀,肩扛锄头,三五成群往石鼓山蜂拥。他们披荆斩棘,挥舞锄头翻土,愣是把一个个山坡变成了一片片种满蜜柚树的果园。

春暖花开,莺飞草长。每年的三四月份,石鼓山上到处是盛开的白色的柚花。远远的,你还没走近石鼓山,那诱人的花香已迫不及待地朝你迎面扑来,钻入你的鼻孔,那醉人的香味,让你不由得深吸一口。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在外打拼的家乡人,总要抽空回家乡走走,感受空气中沁鼻的蜜柚馨香。久而久之,到平和赏柚花,闻蜜柚花香,成了平和吸引外地游客的一大特色。

金秋时节,金黄的蜜柚挂满了枝头,带着农民们的笑脸,被运往全国各地,有的还漂洋过海。于是,每到金秋时节,石鼓山就呈现一派欢腾的景象。那挑着担子的挑夫,那轰隆隆响的货车轮子发出的声音,带走了果实,也带来了收获的喜悦。

此时,到了家乡果农最忙碌的时节,每一家加工蜜柚的大棚,都有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一粒粒从树上摘下来的蜜柚,经过他们的手,挑选,打包、包装,再装到大货车后备箱,运往全国各地。“平和蜜柚”清甜可口,皮薄多汁,已然成了一张响亮的名片。大家认准了“平和”的商标,非平和蜜柚不买。石鼓山,这片肥沃的山峰,在辛勤的农民们的开垦下,给大家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幸运,带来了生活上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和坂仔,因为林语堂而声名远播,坂仔,成了林语堂的出生地,林语堂十岁那年,坐着乌篷船沿着花山溪到厦门求学。在林语堂先生的著作里,我们读到了这样的文字:“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因为我相信我仍然是用一个简朴的农家子的眼睛来观看人生。”是的,这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石鼓山是位列其中的。可以想象得到,少年时的林语堂,邀三五个伙伴,到离家不远的石鼓山玩耍,嬉戏。

石鼓山,给林语堂先生美好的童年带来了欢乐,也给了他唯美的回忆。今天的石鼓山,不仅仅是一座平凡的山峰,它更承载着养育坂仔镇村民们的使命;石鼓山,已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