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活力·闲适”新平和南胜镇
核心提示
2019年,南胜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三抓三比、十项竞赛、十七评比”为抓手,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以建设“富美新南胜”为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带领镇村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镇经济运行良好,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
狠抓经济指标 做好招商引资
南胜镇党委政府把抓好工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精力向工业聚焦、政策向工业聚力、要素向工业聚集,全镇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强化“一把手”抓招商,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党政主要领导先后外出招商12次,外地客商来镇洽谈10次,实地考察6次,健康产业科技城项目、加气铝膏生产项目、田坑窑AAA景区提升项目等多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1-10月份,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489亿元;限上批发完成97455万元,限上零售完成29707万元;向上争取资金完成157.98万元;完成财税收入900.59万元,位居全县第四名;全镇经济实现高质量稳定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村民增收
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紧扣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投资600万元,实施蜜柚品种创新及无病毒苗木培养平台工程,建立无病毒苗圃园区,实现半自动化管理,培育新品种技术,推广传统蜜柚产业技术转型,实现蜜柚高质量发展。投入200多万元,在花山溪主干流两侧实施千亩高标准生态果园示范建设,实施高挂微喷水肥一体化建设、推广果园自然留草、太阳能灭虫灯等绿色防控新型设备、开展农业废弃物收集,干净果园行动、建设排水渠、果园道路、前埂后沟等高标准农田设施,示范带动全镇4.5万亩蜜柚果园的生态建设,提升柚农蜜柚果园的管理水平。此外,还通过培育新型商业模式,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投资1000万元在龙心村建立南胜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积极引导村民、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实现蜜柚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发展。全镇11个村均已建立O2O便民服务站,建立公共服务平台9个,推广使用2110个。建立“互联网+蜜柚产业”试点工程,推广应用“一网四平台”,举办互联网新型人才培训班3期,参加人员250多名,共孵化培育小微企业28家,使全镇电商交易额达11772万元,网络零售额达3825万元,有力促进电商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与增收。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绿色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环境保护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养殖户转型、退果还林、果园留草覆盖、农业废弃物回收等措施,不断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成效显著。严格落实常态化巡河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河库管理和人工湿地监管。针对河道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排乱倒等“四乱”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同时积极推进“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南胜“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加强生猪养殖治理管控常态化,开展“散、乱、污”企业摸排,从源头控制污染。全面加强对禁养区、限养区及规模养殖场巡查,实行周巡查报告制度,严格管控养殖户反弹。对全镇区域内企业进行排查摸底,组织人员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发现一家,取缔一家。同时加强整治水沟、河塘等黑恶臭水体。投入40多万元,完成龙心村前溪生态修复,整治黑臭水体河塘,生态护岸100米,以及周边环境美化、绿化、亮化等。推广三格化粪池建设。全镇各村推广三格化粪池建设147个,已完成74个,预计年底可全部完成,无害化户厕普及率86.32%。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持续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南胜本地实际情况,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整洁、有序、文明、优美的人居环境。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通过实施垃圾治理三年专项行动、实行垃圾处理外包和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提升垃圾综合治理水平,提升专业化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通过开展集镇污水治理提升、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和大力推广“三格”化粪池建设等工作,逐步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在“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整治工作中,该镇重点围绕贯穿南胜全境主干道沿线两侧的环境整治,涉及前山村、南胜村及龙心村。按照“拆到位、摆整齐、扫干净、保畅通”的要求,开展“四拆”“四整”整治行动。经过一系列的精准整治措施,该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打造主题教育阵地
南胜镇通过不断挖掘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底蕴,加大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今年来,累计投资近千万元,对义路到邦寮山近10公里的道路拓宽、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苏维埃政府旧址等进行修缮和重新布馆,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主题教育基地、闽粤边讲堂、靖和浦苏维埃广场、邦寮山红色文化广场、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旧址、平和老区精神展示馆等。同时,依托中共闽粤边特委旧址、平和老区精神展示馆积极开展红色党史宣教活动,挖掘革命历史,打造教育阵地,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基地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有近80个参学单位开展主题教育,参加人数近3200人次。
优化公共卫生服务
推进健康南胜建设
今年来,南胜镇扎实推进“健康南胜”建设,将部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健康指导员、健康助理员服务范围,借助南胜镇“智慧+”平台建立卫生健康“三支队伍”互联互通机制,优化提升南胜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密度和质量。该镇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提供日常医疗检测服务,并将检测数据上传至“智慧+健康”平台,家庭签约医生通过平台可查看到患者血压、血糖等数据,并对有异常波动对象及时提供上门体检、用药指导,有效提升慢病管理服务质量。筹资80万建设“南胜镇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心“,中心占地250平方米,设有亲子活动室、哺乳教室等功能室以满足开展儿童早期发展教育教学需要。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儿童早期发展教育课程,宣传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促进全社会对0-3岁儿童早期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此外,还在法华村试点推行“医养结合”改革试点。采取“家庭医生+X”抱团签约模式,按照个人或户自愿组合原则,组织计生二女户、失独户、孤寡老人、低保户、五保户及精准扶贫对象等群体与村医签订家庭式服务协议,服务费用(不含医疗费用)采取个人加政府部门补助或社会慈善捐助等方式支付。目前,试点单位共有敬老院11个五保户对象与家庭医生集体签订服务协议,医养结合初见成效。